简介
蜂鸟(wood nymph)是雨燕目蜂鸟科动物约600种的统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而悬停在空中。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humming)而得名。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行。
蜂鸟色彩鲜明,常和雨燕同列于雨燕目(Apodiformes),亦可单列为蜂鸟目(Trochiliformes)。分布局限于西半球,在南美洲种类极多。约有12种常在美国和加拿大,只有红玉喉蜂鸟(Archilochus colubris)繁殖于北美东部新斯科舍到佛罗里达。分布最北的是棕煌蜂鸟(Selasphorus rufus),繁殖于阿拉斯加的东南部到加利福尼亚的北部。蜂鸟都是小鸟,有的极小。南美西部最大的巨蜂鸟(Patagona gigas)也不过20公分(8吋)长,约20克(0.67盎斯)重。最小的蜂鸟(Mellisuga helenae或Calypte helenae)见于古巴和松树岛,稍长於5.5公分(2.12吋),重约2克。这是最小的现存鸟类,与小鼩鼱同为最小的温血脊椎动物。
蜂鸟体强,肌肉强健,翅桨片状,甚长,能敏捷地上下飞、侧飞和倒飞,还能原位不动地停留在花前取食花蜜和昆虫。体羽稀疏,外表鳞片状,常显金属光泽。少数种雌雄外形相似,但大多数种雌雄有差异。后一类的雄鸟有各种漂亮的装饰。颈部有虹彩围涎状羽毛,颜色各异。其他特异之处是由冠和翼羽的短粗羽轴,抹刀形、金属丝状或旗形尾状,大腿上有蓬松的羽毛丛(常为白色)。嘴细长,适於从花中吸蜜。刺嘴蜂鸟属(Ramphomicron)和尖嘴蜂鸟属(Chalcostigma)的嘴短,但是剑喙蜂鸟(Ensifera ensifera)的嘴极长,超过其体长21公分(8.25吋)之半。许多种类的嘴稍下弯。镰喙蜂鸟属(Eutoxeres)的嘴很弯。而翘嘴蜂鸟属(Avocettula)与反嘴蜂鸟属(Opisthoprora)的嘴端上翘。
蜂鸟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非常快,每秒钟在50次以上,它能飞到四五千米的高空中,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千米,因此人们很难看到它们。最令人吃惊的是,蜂鸟的心跳特别快,每分钟达到615次。另外,有些蜂鸟有迁徙的习惯。
多数种类的蜂鸟不结对,而紫耳蜂鸟(Colibri)和少数其他种类则成对生活,并且由两性共同育雏。大多数种类的雄鸟都以猛飞猛冲的方式保卫占区(占区是它向过路雌鸟炫耀的场所)。雄鸟常在雌鸟前面盘旋,使阳光反射颈部色泽。占区的雄鸟追逐同种或不同种的蜂鸟,向大型鸟(如乌鸦和鹰)甚至向哺乳类(包括人)猛冲。多数蜂鸟(尤其较小的种类)发出刮擦声、嘁嘁喳喳或吱吱的叫声。但在作U形炫耀飞行中,翅膀常发出嗡嗡、嘶嘶声或爆音,像其他鸟的鸣声。许多种类的尾羽发出声音。
巢小杯形,由植物纤维、蛛网、地衣和苔藓构成,附著于树枝、大叶片或岩石突出部。隐士蜂鸟属(Phaethornis)某几种的巢有一细茎悬挂在突出物的下面,或在洞穴、涵洞顶上挂著。巢两边放著泥土和植物,以保持平衡。产2个(很少1个)白色椭圆形卵,是鸟卵中最小的,但卵重约为雌鸟体重的10%。刚孵出的幼鸟无视力,身上无毛,由亲鸟哺养,约3周后羽毛丰满。
在所有动物当中,蜂鸟的体态最妍美,色彩最艳丽。精雕和玉琢的精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瑰宝媲美,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以其微未博得盛誉”。小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光芒,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且它终日在空中飞翔,只不过偶尔擦过草地;它在花朵之间穿梭,以花蜜为食.
各种蜂鸟分布在新大陆最炎热的地区,主要在南美洲,它们数量众多,但仿佛只活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有些在夏天把活动范围扩展到温带,但也只作短暂的逗留;
在鸟类动物中,最小的蜂鸟体积比虻还小,体重只有2克,粗细不及熊蜂,卵重0.2克,和豌豆粒差不多。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它飞翔起来持续不断,而且速度很快,发出嗡嗡的响声。它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时不仅形状不变,而且看上去毫无动作,像直升飞机一样悬停,只见它在一朵花前一动不动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它用细长的舌头探进它们怀中,吮吸它们的花蜜,而且仿佛这是它舌头的唯一用途。
人们看见它狂怒地追逐比它大二十倍的鸟,附着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让它们载着自己翱翔,一直到平息它微不足道的愤怒。有时,蜂鸟之间也发生非常激烈的搏斗。
吸蜜蜂鸟(Mellisuga helenae)重1.8克,是世界上已知鸟类中最小的鸟。还有一种典型的北美蜂鸟,红喉北蜂鸟(Archilochus colubris)重量约3克左右,身长7.6公分。蜂鸟中体型最大的是巨蜂鸟(Patagona gigas),长只有20cm,体重20g。
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也被人们称为"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
蜂鸟的起源
蜂鸟的体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个谜。现在的蜂鸟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发现100万年前的蜂鸟的化石,因此科学家认为蜂鸟是源自更新世。然而在德国南部科学家却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鸟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由此可知,蜂鸟的祖先远在渐新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生态环境
蜂鸟居住的范围十分广阔,从高达4000米的安第斯山地一直到亚马逊河的热带雨林,有的蜂鸟生活在干旱的灌木丛林,也有蜂鸟生活在潮湿的沼泽地。
分布地域
蜂鸟只在美洲有发现,从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到火地岛,包括西印度群岛。黑颏北蜂鸟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西部最常见的种类。只有红喉北蜂鸟在北美洲东部繁衍,但是其他种类的蜂鸟的个别成员("accidentals" in birding jargon)也可以在北美洲东部看到,有时是来自古巴或巴哈马群岛的游民。
蜂鸟在中国全境没有分布,有些大型的天蛾(如蜂鸟鹰蛾)在白天活动取食花蜜时会被误认为是蜂鸟。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标本室里有蜂鸟的标本,是一位美国传教士在20世纪初带到辅仁大学(后并入师大),全部为随假剥制标本。经过近百年的陈放,但标本保存得很完好,依然可以见到羽毛的亮彩。
形态特征
蜂鸟的羽毛一般为蓝色或绿色,下体较淡,有的雄鸟具有羽冠或修长的尾羽。雄鸟中,绝大多数为蓝绿色,也有的为紫色、红色或黄色。雌鸟体羽较为暗淡。
惊人的记忆力
尽管蜂鸟的大脑最多只有一粒米大小,但它们的记忆能力却相当惊人。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员最近发现,蜂鸟不但能记住自己刚刚吃过的食物种类,甚至还能记住自己大约在什么时候吃的东西,因此可以轻松地吃那些还没有被自己“品尝”的东西。
路透社报道,自然界中的蜂鸟都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们不但能清楚记住自己曾采过哪些鲜花的蜜,甚至能判断光顾这些花朵的“大概时间”,进而根据不同植物的重新分泌花蜜的规律来寻找新的食物。这样,当蜂鸟再次出动的时候,就能做到不去“骚扰”那些花蜜已经被自己采空的植物了。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惊人的举动让蜂鸟成为唯一一种能记住“吃东西地点和时间”的野生动物。此前,科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具有类似的判断能力。
据悉,这种加拿大蜂鸟每年冬天都要从寒冷的落基山脉飞行数千公里抵达温暖的墨西哥地区越冬,等到了来年春天,它们还要再次千里迢迢地返回落基山繁育后代。科学家因此推测,蜂鸟拥有惊人记忆力的原因是,由于自身个体太小,年复一年的长途跋涉又需要很长时间,它们不能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寻找食物的工作上。研究人员宣称,小小的蜂鸟最多能分清楚八种不同类别鲜花的花蜜分泌规律。上述成果发表在一本名为“Current Biology”的生物学期刊上。
新陈代谢
为适应翅膀的快速拍打,蜂鸟的新陈代谢在所有动物是最快的。它们的心跳能达到每分钟500下!蜂鸟每天消耗的食品远超过他们自身的体重,为了获取巨量的食物,它们每天必须采食数百朵花。有时候蜂鸟必须忍受好几个小时的饥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它们能在夜里或不容易获取食物的时候减慢新陈代谢速度。进入一种象冬眠一样的状态,称为“蛰伏”在“蛰伏”期间,心跳的速率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变慢,以降低对食物的需求。
飞行速度
蜂鸟飞行的速度是90公里/小时,如果是俯冲的话,时速可以达到100公里
寿命
对于蜂鸟寿命的研究资料比较少,大部分专家认为蜂鸟的平均寿命为3~4年。在人工饲养下,蜂鸟寿命可达10年,野外记录的蓝胸蜂鸟的寿命仅有7---8年。繁殖
雄鸟不参与建筑巢穴,由雌鸟单独作巢,蜂鸟的巢是杯状的织物,通常悬挂在树枝上、洞穴里、岩石表面或大型的树叶上。蜂鸟一次产两个非常小的白色的卵,但是与鸟的身材比起来还是比较大的。卵的孵化期通常为15-19天。
蜂鸟的喂养
蜂鸟喜欢有花植物(尤其是红色花),包括小虾花,倒挂金钟(又名吊钟花),钓钟柳类的植物等。蜂鸟采食这些植物的花蜜。他们也是重要的传粉者,特别是对那些长筒花来说。大多数蜂鸟也以昆虫为食。
蜂鸟会使用“奶瓶”,特别是红色的奶瓶。合适的人工花蜜由一份蔗糖和四份水组成。蔗糖最容易在沸水中溶化,然后完全冷却,再拿给蜂鸟。除了白糖以外的其他事物,如蜂蜜,发酵太快,因此会伤到鸟。也有一些出售的蜂鸟食品,但是通常含有不需要的红色色素,有报道称色素会使蜂鸟中毒。用红色的花形器具就会有很好的招引效果。那些出售的蜂鸟食品也包含少量的营养物,但是蜂鸟显然通过捕食的昆虫来获取营养,所以营养物也是不需要的。因此白糖和水可以做成最佳的花蜜。
蜂鸟的“奶瓶”应每周清洗和更换糖水,如果气候暖和的话,要更频繁些。最少一个月更换一次,或发现黑色霉菌出现时必须更换,“奶瓶”应在氯漂白粉溶液中浸泡。蜂鸟不愿意使用肥皂清洗过的“奶瓶”,它们不喜欢肥皂的气味。
蜂鸟有时会误入车库并被困住。因为它们将悬挂的门闩手柄(通常为红色)误以为是花朵,虽然有时蜂鸟也会被不含任何红色的围栏所困住。一旦被困在里面,蜂鸟可能无法逃脱,因为它们在遇到威胁或被困住的时候本能反应是向上飞。这将威胁到蜂鸟的生命,它们会因为体力耗尽而在短时间内死亡,可能短于一个小时。如果蜂鸟被困在里面,它可以轻易地被抓住并释放到室外。被抓在手中时它会保持安静直到被释放。
蜂鸟的神话
蜂鸟在阿兹特克的神话中被当作修兹罗皮契里(也称为呼兹洛波奇特里)——太阳神,也是战争之神。
旧金山土著民族Ohlone讲述了关于蜂鸟如何把火种带到人间的故事。
蜂鸟的保护
由于蜂鸟的羽毛十分华丽,在19世纪的时候,欧美妇女常用蜂鸟的羽毛做为帽饰,还有商人收购蜂鸟皮,对于蜂鸟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森林的砍伐、耕作的发展,蜂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被破坏,有的蜂鸟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蜂鸟的蛋
世界最小的蛋,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量仅0.5克。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
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一、英语成为不列颠的共同语
5世纪中叶,三个日尔曼部落从欧洲大陆(丹麦和德国北部)渡海迁居不列颠群岛。他们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不列颠原住民的凯尔特语很快被他们的日尔曼语所代替。
盎格鲁人来至欧洲大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的“angle”(地角),古英语称他们为“Engle”(地角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englisc”(地角语),后来改写为“English”(英语)。他们的居住地区被称为“England”(英格兰)。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部语支,与德语、弗里西亚语、尼德兰语(荷兰语和佛兰芒语)关系密切。
英语经历三个时期:古英语(1150年前),中古英语(1150~1500)和近代英语(1500年后)。古英语时期有四种方言。中古英语时期变成三种方言: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泰晤士河以南)。地处南部和中部之间的伦敦方言成为文学语言。
1066年,欧洲大陆的诺曼底人入侵英格兰,把法语带到英国。其后200年间,法语是英国贵族的语言和行政语言。亨利第四在1399年登位,他是诺曼底人入侵以后以英语为母亲语的第一位英王。
14~15世纪,伦敦方言成为不列颠共同语的基础。这时候,英语的语音和语法发生重大变化。不同语言的一再接触和融合,使英语的形态曲折基本消失,成为语法最简单的欧洲语言。
英文字母经历三次变换:鲁纳字母、爱尔兰罗马字母和近代罗马字母。古英文的鲁纳字母大都是直线,适合在木头上刻画,当时没有纸张。公元600年时候采用爱尔兰罗马字母。近代英文用26个近代罗马字母,不加符号。
英文拼写法到15世纪已经基本稳定,但是跟口语脱节。1908年曾订出简化拼写法的规则,没有实行。二次大战以后,英国国会讨论拼写法改革,未能通过。
《圣经》在1382年初次译成英文,1611年重新译成英王定本,1961~1970年又用现代口语彻底重译。英文的文体一再现代化。
英语在不列颠逐步发展。1362年法院采用英语。1476年西敏寺设立印刷厂。16世纪文艺复兴。1611年出版《圣经》英王定本。1755年约翰逊完成他的《字典》,这是一本开创性的英语词典,对英语的发展和规范化起了积极的作用。1933年成为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由于多方面吸收外来词,英语是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一般英语词典收词50万条,较大词典收词75万条。
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几百万人的母亲语。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亲语的人超过3.5亿,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7亿。全世界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以英语为第一或第二语言。
二、英帝国和英语的全球性扩张
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洲,后来的航海家又发现南美洲和澳洲。这些新大陆合计面积等于一个欧亚大陆。世界上顿时增加了一个欧亚大陆,连上帝也要大吃一惊!1522年,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环航地球成功,发现地球原来是一个水球,各大洲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几个大岛。陆地是彼此分割的,海洋是全球连贯的。
这些新发现鼓励了殖民者开辟全球性大帝国的野心。不久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和非洲建成两个海外大帝国。罗马教皇调解西葡两国的纠纷,1494年在大西洋中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370海里处,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教皇子午线”,线西的美洲和太平洋岛屿归西班牙,线东的亚洲(包括中国)和非洲归葡萄牙,一家半个地球!
当时英国在海洋探险方面比西班牙和葡萄牙落后。眼看西葡帝国有黄金从殖民地滚滚而来,自己也无法建立起殖民帝国。只能采取下策,西班牙对此深恶痛绝,1588年派遣“无敌舰队”加以惩罚。战舰130艘,水兵2.8万人,浩浩荡荡进入英吉利海峡。想不到只有一群小战舰的英国,用火烧联船的战术,使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英国代替了西班牙掌握制海权。
英国和法国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进行了60年的断续战争。“七年战争”(1756~1763),法国失败。1763年签订《巴黎条约》,法国放弃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拿破仑战争”(1793~1815),法国又失败。法国皇帝拿破仑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法国的大帝国梦破灭。
英国积极建设强大海军,为创造全球化的残民帝国而奋斗。从1607年在北美洲设置第一个殖民据点詹姆斯敦开始,到1997年把香港归还中国为止,英国建成了跨越亚非洲四大洲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日落大英帝国”历时390年。如果从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算起,那就有409年,到1914年,英帝国殖民地的土地共计3350万平方公里,相当英国本土人口的8倍。
发现新大陆之前,历史上的大帝国都是陆地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如此,蒙古大帝国也如此。陆地帝国都是地区帝国,不是全球性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帝国是海洋帝国,但是只有“半球”,没有“全球”。英帝国是海洋帝国,而且是全球性的帝国。英国每建立一处殖民地,就用英语作为行政语言,并在当地由基督教会传授英语,强化英国的统治。英帝国在全球各处的殖民地相互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国际贸易,促进了英国的生产和技术,推动工业革命。
英语作为英帝国的信息纽带,跟随着英帝国的扩张而在亚非美澳四大洲风行四百年。全球性的英帝国使英语得到全球性的传播。
三、独立和英语的扩大传播
美国脱离英帝国而独立,是英帝国的重大挫折。可是从英语的扩张来看,不是缩小了传播范围,而是更加扩大了传播范围。
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经过8年(1755~1783)战斗,终于建成第一个由殖民地独立起来的民主国家。当时美国在世界上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美国走向强大,第一步是向西部大陆开辟边疆。
1783年,从大西洋岸到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过除外,美国东部),面积约207万平方公里。
1803年,增加路易斯安那地区(美国中部,购自法国),214万平方公里。
1819年,增加佛罗里达地区(美国东南边区,割自西班牙),15万平方公里。
1845年,增加得克萨斯地区(美国中南部,从西班牙独立后归并美国),101万平方公里。
1846年,增加俄勒冈地区(美国西北部,加拿大根据条约让给美国),74万平方公里。
1848年,增加加利福尼亚地区(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割让),137万平方公里。
1853年,增加加兹登(加利福尼亚南边,购自墨西哥),8万平方公里。
1867年,增加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购自俄国,1959年建立州),159万平方公里。
1898年,增加夏威夷(原为独立国,后并入美国,1959年建立州),1.6万平方公里。
扩张西部边疆的速度是惊人的。1783年以前,定居线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1820年,边疆越过密西西比河。1840年,到达子午线100度处。1865年后,占领广大平原。1890年从大西洋海岸到太平洋海岸,不再有西部边疆线。
1783年,美国人口只有300万。1890年,人口超过欧洲(俄国除外)的总和。美国是内向的帝国主义。
早期13个殖民地的居民大都来自英国,当然以英语为共同语。后来土地扩大,居民中越来越多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移民。美国为了统一共同语,普及全民义务教育,200年来坚持重视英语教学。这是八方杂处的移民国家所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
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了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韦伯斯特(Noah Webster,1758~1843)1783年发表《美国英语拼写手册》,行销1亿册,对美国的英语教学影响深远;1840出版《美国的英语词典》,提高了词汇和词典的规范化水平。
美国英语跟英国英语虽然有差别,但是不妨碍通话和了解。事实上,美国英语丰富了英国英语。这跟中国方言彼此隔阂的情况不同,不要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比做广东话和北京话。
出乎英国的预料,美国这个殖民地出身的国家,经过100多年的艰苦经营,居然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不可一世的老大祖国。两次世界大战,拯救英国于危亡的正是这个破坏大英帝国的叛变殖民地。美国除一度统治菲律宾(1898~1934)以外,没有大块的殖民地。它国外扩张势力和传播英语,主要不是依靠土地的兼并,而是主要依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动。
一次大战之前,法语是国际的外交语言。一次大战之后,1922年举行华盛顿会议。美国对法国有礼貌地说:“在华盛顿开会,可否同时用英语?”法国不好意思回答“不”。这一答应,改变了国际的语言形势。从此,英语后来居上!
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都是英文。
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是,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英语。
美国开创了电影事业。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英国鄙视缺少文化的美国电影,但是抵制无效,只能接受。法国到今天还在反对美国电影,据说法国70%的电影来自美国。
电视开始于美国。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不论电脑是英国还是美国发明的,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法国的官员们无可奈何地大声疾呼:“反对网络殖民主义!”
航空也是开创于美国。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国是国际旅游语言。
美国是今天的科技大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有英语一种。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
四、英帝国和英语占领印度
在美洲殖民遭遇美国独立的挫折之后,英国改变侵略方针,把主要力量转向印度。
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经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欧国家开始争夺印度。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12年英国击败印度的葡萄牙人,从印度统治者莫卧儿帝国获得贸易权。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皇族是蒙古-突厥的后裔,信奉伊斯兰教,1526年侵入印度,到17世纪后期占领了整个印度大陆,只少南印一小块。
1757年英国在普拉西一役战胜印度土邦和法国的联,占领富庶的孟加拉,从这个根据地再向外扩张。“七年战争”(1756~1763)之后,法国放弃在印度的所有殖民地。
1818年英国击败印度教的马拉特人。马拉特人是印度的新兴力量,正在反对莫卧儿王朝,企图另立帝国。1849年英国击败锡克王国,兼并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1757~1849,前后共92年,英国完成占领印度。
1857~1857印度发生反英大起义,(英称“雇佣军兵变”),但是被英国的优势兵力压倒。英国不得不进行政治改革,取消东印度公司,同时灭亡莫卧儿帝国。1858年,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1876年,改称印度为“印度帝国”,总督改称“副王”,英王兼任印度“皇帝”。
英语跟随英帝国在印度一步步扩张。1813年英国拨款给东印度公司办理教育。印度的教育委员会把拨款全部用于英语教育,传授“英国文学和欧洲知识”,培养“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情操、思想和智慧是英国的,能为英王效忠的精英分子”。英语成为印度的行政和教育语言。
19世纪,印度知识分子掀起革命的启蒙运动,主张改革印度教,提倡民主和科学,要求印度独立。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进行不合作运动。英国的对策是“分而治之”。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林联盟。二战后,1947年印度独立,分成印巴两个敌对国家。
印度独立后,以印地语为全国性的国语,另有11种“邦用”官用语言,以及梵文(文言)和伊斯兰教徒用的乌尔都语,共计14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官方语言,这是联系全国的纽带语言。
英语长期统治印度使印度本土语言没有发展机会。印地语跟英语相比,现代词汇不丰富,文字符号不方便,北方各邦赞成,南方各邦反对。印度宪法规定,继续使用英语15年,此后废除英语。到了时候,实际无法废除,不得不无限期地延长使用。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印地语代替英语的日期,要由不懂印地语的人来规定,不能由懂得印地语的人来规定。
南方为什么反对印地语,北方的雅利安人是三千年前外来的,南方的达罗毗荼人才是本地的原住民。北方反对帝国主义的英语,代之以印地语。南方说,英语是帝国主义,印地语也是帝国主义,不过古今不同罢了。可是南方拿不出另一种代替印地语的语言,反对印地语客观上等于支持英语。
长期使用英语,要想一旦废除,是办不到的,二战后,国际语言生活发生了变化。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的公共语,在国际政治、贸易、科技、旅游等方面共同使用。参加国际活动,印度人比其他亚洲人多一个英语的有利条件。
在印度,已经形成“印度英语”,跟“澳大利亚英语”并立。印度出版物中,英语书刊占的比例为42%,一年7000种(1982)。公开反对英语的父母,暗地里把儿女送到英语学校去读书,希望毕业后得到较好的待遇。但是学习外国语比学习本国语困难得多。英语在学校里长期传授,印度能自由应用英语的人口只占5%。提高人民的文化,不能不重视印地语。
印度和美国使用英语的情况很不相同。英语在美国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母亲语,美国没有一种强大的民间语言希望代替英语,美国的民间语言是分散的没有地区性的移民语言,英语是美国惟一的全国共同语。英语在印度没有成为多数人的母亲语,印度有本土的印地语希望代替英语,印度有多种地氏性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英语是印度的第一外国语。
五、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条件
英国以一个岛屿国家能建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是由于有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亚非美澳的原住民族和部落,不幸都是知识后,反对革新,力量分散,自相残杀。土邦失败,就此完结。英国失败,必定重来。英国以一份力量就能征服和统治众多地区。
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由于有5个有利条件:人口众多、流通广、文化高、出版多、使用方便。
人口众。以英语为生活和工作语言的,有受过良好教育的3.5亿人。以英语为主要母亲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亚。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流通广。联合国原始文件80%用英语。国际互联网络90%用英语。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
英国前后共有殖地69处,欧洲2处,如爱尔兰。美洲15处,如加拿大、美国(13殖民地)。大洋洲11处,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22处,如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亚洲19处,如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这些殖民地已经独立或归还,原来的英语大都保留下来。现在英国还剩下12处小岛,如百慕大,都流通英语。
文化高。英语是现代科技的主要语言。
出版多。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为多。
使用便。英语用26个字母,不加符号页数编号
国际共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从法语变以英语,今后英语也可能被别的语言所代替。但是任何一种语言想代替英语,必须有对等的有利条件,这不是一旦一夕所能达到的。语言有一条规律:滚雪球原理。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道理。共同语分为三个层次:1.国际共同语,只可能有一种:2.区域多国共同语;3.一国共同语,此外是众多的民间语言。国际共同语跟多国或一国共同语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
以上几点的调查资料说明,英语是由一地方性语言发展起来的全球共同语,它通过英国一系列的殖民统治推广至全球,所以学好英语是对将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一点的,另外,通过以上资料可见,英语和汉语一样,也是一门语言,只要正确地理解它,便不会对其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学习英语是要平时多注重环境,以及听、说、读、写,它学起来也是可由“轻松”二字形容的。
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控制海上通道,这就好比卡住了一个人的喉咙。对此,美国人是非常清楚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公开提出要在全世界控制16个海上咽喉航道,分别是:
(1)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战略通道,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
(2)望加锡海峡。马来西亚东南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通道。
(3)巽他海峡。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通道。
(4)朝鲜海峡。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沟通日本海与东海、黄海的水道,为俄罗斯海军南下太平洋之咽喉要道。
(5)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欧洲的交通要冲,是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的海上捷径,比绕道非洲大陆西南端好望角缩短航程2970~4320海里。
(6)曼德海峡。红海南端,北上经红海达苏伊士运河、南下进入印度洋的水道。
(7)波斯湾。通称海湾,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供应地。
(8)霍尔木兹海峡。为波斯湾的咽喉航道,平均每8分钟左右就有一艘巨型油轮通过。
(9)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水道,是西欧、北欧各国舰船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通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10)斯卡格拉克海峡。从波罗的海进入北海的通道。
(11)卡特加特海峡。从波罗的海进入北海的另一条通道。
(12)格陵兰一冰岛一联合王国海峡。
(13)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国际运河,可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南端)缩短2700~7560海里。
(14)佛罗里达海峡。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与古巴之间。
(15)阿拉斯加湾。连接阿拉斯加州与美国本土的走廊,在冷战时期是美国主要的对苏反潜作战海区。
(16)大西洋上非洲以南海域到北美洲的航道。
上述美海军要控制的16个海峡或海上通道均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它们可扼控舰船航行和缩短海上航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控制了它们,也就控制了全球。
其次,海洋是交通要道。
海洋畅通无阻,根据国际法,包括一国领海在内的所有海域,各国船舶都享有无害通过权,但若要通过一国的陆地和领空却非常麻烦,甚至不可能;海运也最廉价,拥有最高的性价比。按每马力计算,飞机只能运载7公斤,汽车为45~90公斤,火车260~300公斤,船900—4000公斤。现在,95%的国际贸易都走海路。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已开辟30多条远洋运输航线,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我国对外贸易额有97%要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其中南海的地位最为重要。在我国通往国外的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海经过,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是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属于我国。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如此依赖海洋,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一句话,扼住了一个国家的海上通道,就等于扼住了它的命脉。在18世纪英法争霸的时代,法国人总是把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和它的商船作为打击对象,因为英国是世界工厂,最依赖贸易,海上不通,贸易的链条就断了,东西卖不出去,原料、粮食进不来,时间长了,英国就会崩溃。后来德国人走的也是法国的路线,在一战、二战中大搞潜艇战,袭击英国的商船。所以英国人最早说,“商船到了哪里,军舰就应该开到哪里”。另外一个靠“贸易立国”的国家日本也是一样,它的海上自卫队喊出的口号是:“保卫一千海里海上生命线。”所谓的生命线,就是海上交通线,它对于日本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