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在经济、社会及政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从而促进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大众传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大众传媒积极的影响
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这种作用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在短短的时间内使人民达成共同的认识,凝聚人的力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在“非典”时期我国政府利用大众传媒向人民宣传正确的预防知识,宣传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士气,万众一心,抗击“非典”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大众传媒消极的影响
可大众传媒这种振臂一呼的力量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被蒙蔽、被误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如在“非典”时期,有人借手机短信、互联网发送“北京即将封城”等假消息,使得民众心理一度恐慌,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三、知识拓展
不同的传媒途径带给我们的信息角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从同样的传媒途径获得信息,每个人通过信息形成的态度也会有很大差别,因为人对于传媒是有主动选择性的,在传媒途径众多的今天,我们要学会恰当地选择传媒搜集信息,同时要合理地采集传媒所提供的信息,学会主动思考,辩证地看待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手段,让大众传媒为我们的生活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正面影响:
大众传媒所倡导的价值取向,生活观念、行为规范都影响着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对培养健康的心态,开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及优秀的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的整合。大众传媒的联动使大学生与校园、家庭和社会紧密相联,这就必然产生一种效应,使处在不同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交往背景下的有差异的价值观念得以互动,从而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
第二,纠正错误理念。大众传媒对社会特定行为产生的有效价值持支持态度,对社会阴暗行为会公开揭露,进行无情鞭挞,使大学生对这些丑恶行为有所警惕,明辨是非,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三,大学生主体角色的确立。社会通常会对大学生的主体角色有所期望,并对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有所评价,大众传媒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大学生特定的社会地位或角色,并深刻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通过这种评价,逐渐形成主体观念,塑造优良的社会角色价值观。
第四,获取丰富资源。大众传媒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覆盖面已扩大至全球,大学生能够广泛地吸收涵盖全世界的信息,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创造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这对他们走向社会有着现实意义。
第五,提高综合素质。大众传媒的普及化,体现在更加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媒体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社会热点的关注,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切合社会、直面现实。
第六,增强民族自豪感。大众传媒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力度与日俱增。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鼓舞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大众传媒在娱乐新闻、网络传播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大众传媒日趋娱乐化的倾向,大大削减了传媒的公信力,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产生了偏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价值观扭曲。大众传媒的高度自由与开放,导致大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进入误区,个体意识迅速膨胀,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大众传媒对利益的追逐、恶性竞争等宣传的强化,导致了物质价值需求与精神价值追求严重失衡,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功利化,价值观念扭曲化。从关心国家利益转向崇尚自我利益;从集体主义观转向个人英雄主义;从关注社会价值转向唯我独尊的自我化价值。尤其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发展,言论自由度的大大放宽,出现了草根大众操纵的“自媒体”,导致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绝对自由,偏离了核心价值观,出现抛弃道德追求功利,抛弃传统追逐时尚,拒绝贡献注重索取的扭曲价值观。
二是传统道德沦丧。大众传媒所传递出的不良倾向,会使资产阶级腐朽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乘机渗透,引起某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滑坡。传统的优良品德尊师重教、孝顺仁爱等观念在某些大学生的思想上已失去其吸引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离,传统道德理念沦丧。由此导致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报端,让人痛心疾首。
三是处世态度消极化。大众传媒的消极方面影响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也随之消极化。网络上流于表面化的人际交往,无所顾忌的沟通态度,都潜藏着很大的心理风险。人与社会的现实交流被淹没在虚拟世界中,交流方式也被各种表情符号所取代,这导致了大学生消极避世的心态,造成社会人际危机。
四是弱化思维和想象力。传媒特别善于铺天盖地的造势,达到追逐利益的目标。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动摇,往往陷入传媒造势的泥潭中,比如消耗大量精力于娱乐消遣节目,不分昼夜沉迷网络游戏,隔空虚拟交友等等,严重影响了学业,使理性思维力下降。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弱化了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动力。
五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大众传媒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打造一系列“快餐文化”,对“超女”、“快男”等炒作现象的盲目崇拜,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逆向发展,注重投机而忽略自身积累,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
六是商业味十足,助长高消费心理。大众传媒本身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引领时尚潮流、追求名牌效应,享受卓越品质都是大众传媒诱导大学生价值导向偏离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业消费克扣得越来越紧,娱乐文化消费日益放松。不良的消费方式经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干扰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助长了青年一代的虚荣心理,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