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
由于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旋转,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我国的台湾在祖国的东部,且在热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正好处于台风的路径上,大多数影响我国的台风都由台港附近进入我国,我国很早以前就因此称做台风。台风为什么总是登陆台湾或影响台湾。
1、台风多是因为台湾位于太平洋边缘,距离台风源地较近,又是岛屿,所以多台风灾害。
2、因为台湾处于海岸线,在加上台湾处于的纬度高,受到海岸逆流的影响所以台湾经常刮台风。
3、菲律宾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的洋面,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不断循环,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热带性低气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因而形成台风。
4、台湾离台风发源地近,台风经常会经过台湾,所以老是有台风。
5、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这种气旋在北半球的时候,通常是以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因此它的运动方向大部分是向西或向西北方向。当这些气旋在东南亚(台风多发区)形成的时候,它的行进方向便是向西或向西北前进,于是台湾便首当其冲收到影响。
在台湾称为"台风"
台风的形成原因:
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账,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不断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性低气压。
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因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射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越快时,其风速就越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公尺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台湾以前遇过最强的台风"
名称纳莉(NARI)
编号 0116
生成地点台湾东北方海面
侵(近)台日期 2001年9月10日
发布时间海上:2001年9月13日15时0分陆上:2001年9月15日2时45分
海上:2001年9月8日23时50分
解除时间海上:2001年9月19日23时5分陆上:2001年9月19日17时10分
海上:2001年9月10日9时0分
发布报数 64
最大强度中度
近中心最大风速 40.0(公尺/秒)
侵台路径分类 7
登陆地段三貂角至头城一带
动态 10日解除警报后于琉球那霸附近海面打转,13日再次调头缓慢地直扑台湾,16日21时40分左右在东北角登陆,经49小时后由台南安平附近进入台湾海峡南部,加速向西移动进入广东省并减弱为热带性低气压。
灾情由于台风停留时间过久及其贯穿的特殊路径所致,台湾地区降下丰沛雨量,造成北台湾严重水患,多处地方单日降雨量皆刷新历史纪录。台北市捷运及台铁台北车站淹水,部分山线、海线及花东线中断;多处地区引发土石流灾害;近165万户停电;逾175万户停水。共有94人死亡,10人失踪。全台有408所学校遭到重创,损失近8亿元;工商部分损失超过40亿元;农林渔牧损失约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