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皇宫浮雕瓷器特点如下:
1、具有很直观的浮雕效果,浮雕是一种艺术,效果上呈现了惟妙惟肖的效果,展现了时代的色彩。
2、釉色使用比较有个性,釉色的使用月白色为主,当然也根据不同的浮雕类型在釉色上有不同的区分。但是这个釉色所呈现的是大自然的效果,所以色泽很柔和。
除去俄罗斯,欧洲区域面积和中国大体相当,但它由43个国家组成。国家众多,语言、生活习性迥异,为了各自利益,必然会产生诸多鸿沟。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虽然整个世界已经连为一体,为打通隔阂诞生了各种国际标准,但在实际操作面上,还面临着政策困难。
为了促进联合,法国、意大利等发起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这个组织经过多次演化,变成了今天的欧盟。几十年来,欧盟为促进欧洲统一做出了诸多尝试与贡献,但仍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实际上,当初成立煤钢共同体的初衷,并非是为了促进欧洲统一,而是出于限制德国军工发展的目的。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欧洲为何会形成众多国家,而不是像中国那样,是一个统一的国度呢?
很多人说,欧洲没有出现秦始皇。
这话也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华夏的人,自此,西起陇西,东至辽东、朝鲜半岛,北抵长城沿线,南括南海,治下340万平方公里皆为秦地,这片区域,也是直到明朝时期,一直是汉地十八省的核心地带。
说它不对,是因为历史上,欧洲也曾经出现过大一统的帝国,比如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完成全部欧洲领土的统一,但其存在的几百年间,按理说,应该有助于欧洲统一,最起码也不至于像现在的欧洲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换个方式问,历史上中国和欧洲在统一过程中存在着那些区别呢?
1、秦始皇治下是全面的统一,欧洲则流于形式以古罗马为例,这个建立于公元前27年,并于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的帝国,四百年间,其实它就干了两件事:内部更迭和外部掠夺。
罗马政权对继任者的要求相当宽泛,可以是亲戚、养子,甚至朋友都可以,简直毫无章法。另外,罗马帝国几百年,其实际掌权者大多出自军旅。军队控制了从中心到边缘的权力。这样的组织架构,奠定了帝国内部政权更迭的基础。内部动荡不堪,又有什么精力发展文明呢?
在对外发展上,罗马其实更像是殖民者,他们在当地掠夺粮食、金银、甚至女人,将其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压根就没有把新占领地方的人视为罗马子民,何谈发展?
因此,罗马帝国只不过是用钉子串在一起而已,当钉子锈蚀了,两者自然就断开了,哪怕持续时间过千年,依然如此。
而秦始皇统一华夏,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
秦始皇统一之前,华夏有着众多诸侯,组织架构为“封建制”,也就是“封邦建国”,这套制度是周公(没错,就是那个被误以为解梦的周公)所创,当初设立这套制度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通权过分封众多姬姓或其他异姓诸侯,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八百年后,这套制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秦国废除分封,采用郡县,在成功灭六国后,将这个制度成功铺展到了原六国区域。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织架构,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命令,可以从皇宫抵达帝国的任何一个角落。
另外,秦始皇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帝国任何一个角落都在写同样的文字、缴纳同样的人头税、服同样的徭役......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将“标准”思想应用于帝国的管理中。
举个例子,战国时代,各国货币不同,计量单位更是差异甚大。试想一下,当年吕不韦的商队,拉着几大车盐铁,从东海之滨的齐国,一路长途跋涉到秦国,沿途要经过多少种汇率换算?单是记住这些换算关系就头大了。
因此,秦始皇统一后,将秦国度量衡迅速推广到全国。
秦朝这个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呢?
还是以衡器为例。在第三批禁止出国文物名单中,有一个“小物件”,它就是商鞅方升。这个量器,从秦孝公十八年开始用,到秦始皇二十六年止,使用了一百余年!
这么漫长的时间,秦人一直在坚持用这一个标准,为了确保衡器的准确,秦国专门针对各种衡器制定了校准法律,就商鞅方升而言,它每年在什么时候校准呢?
《吕氏春秋》:“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均衡石,角斗桶,正权概。”
如果校准有误会有什么惩罚呢?
半石不正,八两以上;钧不正,四两以上……赀一盾
当制造衡器的把衡器做好,校准的把校准做好,执法的把法律执行好,这个组织就开始运转了,不同的组织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系统运动起来,这个机器就开始工作了。
可以说,这是一种自发的运转,它是自里而外层层相扣,有着逻辑关系的维持。而罗马帝国表面上看起来也是这样,它的本质却如同拿着鞭子的农夫,只要农夫不挥鞭子,犁地的牛就不会主动往前走。
如果说,这诸多标准、律法、官制等制度是人的筋骨的话,“打断骨头连着筋”,当骨头断的时候,还需要一个“信仰”才能咬牙度过难关,这个“信仰”,就是大一统思想。
2、长久形成的统一思想974年,赵匡胤发兵南下,围困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派出徐铉到汴京求和,赵匡胤对他说:
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这种“天下一家”的思想,并非是从赵匡胤开始的,我们熟悉的象棋,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当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时,双方实力此消彼长,随着时间的转移,项羽逐渐由攻方变成守方,便提出汉楚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为楚,以西为汉。
张良、陈平谏言乘胜追击,以免养虎为患,汉王终于一统江山。
实际上,这种一统的思想,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
公元前1046年,朝歌城外,周武王率领天下八百诸侯,统兵五万对阵商纣王的由奴隶、战俘等临时拼凑起来的六十万大军。
双方刚一接触,商纣王的军队便溃不成军,纷纷倒戈,引领着武王攻下朝歌。
一个疑问就是,商纣王的军队去了哪里呢?
在外面持续作战!
我们知道,商周时代,关于华夷的争论很激烈,按当时主流思想,华夏四周皆为“蛮夷”。不过,从血统上看,他们依然有着华夏的基因,只不过是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与中原存在差异。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争夺生存空间就成了一件紧迫的事。
商代统治者的一个核心职责就是对外攻打四夷,对内安抚诸侯。随着姬周部族的崛起,他们开始不断蚕食商代诸侯国,这引起了商代统治者的警觉。到了帝辛(商纣王)时代,姬周势力几乎发展到朝歌城下了。
面对这个局面,帝辛其实很纠结,到底是先打蛮夷还是先打姬周?他选择了蛮夷。商朝大军先灭掉西北的黎,然后挥师东进,降服东南的夷。正当商纣王的大军凯旋而归时,牧野之战爆发了......
结语自商周起,一代代人不停的夯筑着这种天下为公的行为,逐渐形成了家国情怀,再加上统治者的家天下思想,这样就形成了“一统”的观念,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了,它更是成为民族习惯,成为这个悠久国度的文明密码,而这正是欧洲人所缺少的。因为他们只信所谓的“神”,而不供奉自家祖先,小家尚无,何以谈大家?
斯巴达克斯(Spartacus,约前120年—约公元前70年)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侵入北希腊时,被俘后沦为奴隶。后来斯巴达克斯在角斗士学校的厨房发起暴动,逃到维苏威火山上发动起义。公元前72年,斯巴达克斯率军沿亚得里海岸穿过整个意大利,罗马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命令克拉苏统率大军前往镇压;当年秋,起义军在布鲁提亚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前71年春试图突袭意大利南部港口布林底西,渡海前往希腊。罗马军队四面围剿,终于在阿普里亚决战中将起义镇压下去,斯巴达克斯战死。
罗马怎么灭亡的完全复制的嘻嘻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