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外地人可能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而这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螺蛳粉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胶质、脑磷脂、纤维素、卵磷脂、蛋白质、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既可以一饱口福,又可以保健养生。
扩展资料: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在柳州从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刘文认为,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说,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4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者在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物。“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金远说。
关于螺蛳粉的起源众说纷纭,已经无法考证,但几乎每一个传说都有着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成功申报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负责申遗工作的黄晓平在申报文件中写道:“将米粉和螺蛳结合起来制作的螺蛳粉,是柳州民间的一大创造,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柳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螺蛳粉
镜湖。
龙潭公园林木苍翠、群山环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态各异,耸立于一湖(镜湖)二潭(龙潭、雷潭)四谷地之间。
雷山绝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龙二山间汇成“龙潭”古称“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经地下河与之相潜通。清澈的潭水经“八龙喷雪坝”泻入镜湖后蜿蜒如游龙穿园而过,注入园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
扩展资料龙潭奇景
1、龙潭的源头是雷山绝壁下的一泓清泉,它从雷山绝壁下缓缓流出,与咫尺相隔的雷潭经地下河相通,清澈的泉水经八龙喷水坝泻入镜湖后蜿蜒穿园而过,注入园外莲花山下的溶洞里。所以龙潭之水表面看是静止的,实际又是流动的。
2、但人不走大门却进不去。它由一湖二潭、四谷、二十四峰环绕而成,全园仅有北面和东面两个山口与外界相通,群山环抱的公园自成屏障。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柳州市文物考古队和柳州市博物馆联合对鲤鱼嘴岩厦贝丘遗址进行了第2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约8平方米,共发现陶片、石器、骨器以及石核、废石片等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4、大龙潭园内植物品种繁多,据初步统计,约有124科700余种,常年绿树如云、芳草如茵,山林气息沁人心脾。因此大龙潭风景区又被称为柳州市亚热带岩溶景观植物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潭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龙潭风景区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中部,是我国南方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早在5万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这里了,从建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这里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清澈的柳江穿越而过,像一条绿色的玉带,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个美丽的城市。
地理位置: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东经108°50′—109°44′,北纬23°54′—24°50′。地处柳江中游,柳江自北方穿绕城市向东南方向流去。市区山环水绕,呈壶状。
地形地貌:
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地面标高在海拔85——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其地貌单元可分为:城中河曲地块、柳北孤峰岩溶平原、柳东孤峰、峰丛岩溶地带、柳南峰林峰丛谷地、柳西多级河流阶地、沙塘向斜岩溶盆地及低山丘陵等。
河流水系:
流经柳州市境的河境,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17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即柳江(包括干流融江和大支流龙江);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0条,即大桥河、沙埔河、瓦泥河(又名大渡河)、东泉河(又名大帽河)、凤山河、流山河(又名逢吉河)、中回河(又名杨柳河)、里雍河、王眉河(又名红罗江)浪江。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条,即勤俭河、鹅湾、浑水河、葛麻河(又名大保河)、蚂蝗河、新圩河。市境内主要河流是柳江。除瓦泥河注入红水河外,其余都是柳江河系的小支流。各小支分别从柳江两岸汇入,构成了柳州市的河流系统。
柳江:
柳江是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全长(自河源至三江口)773公里,流域面积58397.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4‰。自河源至柳州水文站,河长588公里,控制集水面积45413平方公里,流域形状似扇形,便于洪水汇集。
气候:
柳州市地处亚热带,四季较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时数达1634.9小时,平均气温20.5℃,无霜期长达314天,年均降水量近1450毫米。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禽、鱼类的繁殖,还可以反季节利用,发展农副业生产。
历史沿革: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教兴市”试点及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柳州市是汉、壮、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人口与民族:
柳州市是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到2000年末人口总数为183.48万人,人口比较集中分布于商业繁华地区,柳北区、柳南区人口数量分布多,而城中区人口密度最大。柳州市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满、京、蒙古、水、朝鲜、布依、土家、白、土、藏、傣、彝、黎、畲、维吾尔、高山、哈尼、纳西、景颇、仡佬、达斡尔、拉祜、锡伯等32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