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是乾隆为了给母亲(清世宗孝圣宪皇后)庆贺寿辰而兴建的。颐和园前为“清漪园”,1750年乾隆皇帝动用448万两白银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光绪帝重建,改称颐和园。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因为颐和园是由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改建,被光绪皇帝用作消夏游乐地的。
在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扩展资料
文物收藏
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很多,当时著录的陈设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颐和园
说起颐和园,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他是北京市5a级的一个旅游景区,并且它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那么颐和园的制造者是谁?为什么要建造颐和园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来说一说。
首先,其实颐和园它就是乾隆所建的,它一开始并不叫做颐和园,而是叫做清漪园,当时是在乾隆15年之所以要建造颐和园,是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的60大寿,所以乾隆帝他就用治理北京西边水系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然后拦截西山,玉泉山还有寿安山的水,然后还在西湖西边开挖了高水湖和羊水湖,用这三座湖来作为蓄水库,并且保证宫廷园林里面的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并且乾隆帝他还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并且还将挖虎时候堆积的那些土还有淤泥,堆积成了湖北的瓮山,然后将瓮山的名字改为万寿山。
其次,然后在清朝到关年后,由于一定的原因,国力开始慢慢的变弱,然后当时的政策就宣布撤三山陈设,所以颐和园慢慢的就没有人管理了,开始逐渐的荒废,但是里面的东西还是非常丰富的,有很多的宝贵物品,甚至是里面的建筑,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但是到了1860年的时候,由于我国被列强侵犯,所以颐和园在这场侵略战争当中被英法联军用大火焚烧,还烧了好几天。然后在1884年至1895年的时候,慈禧太后他退位之后想要休养,所以他就用光绪帝的名义重新建了圆明园,但由于当时的国家并没有很多的钱,所以就把财力都投到了修复前山的建筑群,然后还在昆明湖的四周加了一些围墙,也才有了颐和园这个名字。
最后以上内容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