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并没有完全控制现在的贵州省区域,而是类似于“臣属国”、“附属国”这样的名义进行控制,只是部分占据了贵州省的一部分地区,全部将贵州划入宋朝的版图确实有待商榷。
贵州得名始末和贵州地区在北宋时期的管辖。
974年,彝族祖先的一支乌蛮人攻占了贵阳城,建立部落联盟性质组织。乌蛮人的首领普贵为了和北宋王朝交好,于是到北宋首都汴梁进行朝贡,赵匡胤接待了普贵,并颁布了敕书《敕普贵书》,敕书中讲到:
惟尔贵州,远在要荒。
这里提到的贵州不能等同于现在的贵州省,只是贵阳一带,是蛮荒尚未开发之地。普贵也因此得以封王,为宋朝皇帝代为管辖贵州,“贵州”的称呼由此而来。宋朝管辖的所谓贵州,只是贵阳一带,并没有全部纳入宋朝的管辖。(赵匡胤像,藩属于北宋的只是贵州的贵阳一带,而不是全部)
贵州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宋朝不愿意下大力气开发,只能委托管理,用少数民族制衡少数民族,把疆域划归宋朝也是模棱两可之间。贵州当时大部分属于少数民族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统治区域,同时云南地区的大理国也控制了贵州地区的一部分。
元朝时期,蒙古军队也是控制了贵州的主要有利益区域,并没有全部占领,也是委托当地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管理,真正派遣官员深入贵州等地则是在明朝时期了。(彝族图腾柱)
为啥贵州在宋朝时期的国外疆域地图中缺少贵州省的大部分?
北宋初年的北宋地图中应该缺少贵州地区,只有974年乌蛮人首领普贵来朝贡后,贵州的一部分才算是划归了北宋的管辖范围,这一时期没有贵州地区是情有可缘的。
纵观宋朝一朝,西南地区宋朝并没有完全控制管辖,在山区有很多的部落联盟或者部落存在,并不完全听从宋朝的命令,而是占据一方,宋朝对此也是不太关注。著名的有罗氏鬼国、罗殿国、田氏部落联盟、自杞国。
一、罗氏鬼国。
控制地区为贵州省中部地区,建立的民族为乌蛮人,彝族的先人,又称罗氏鬼国。建立于唐朝末年,首领称“大鬼主罗殿王”,依附于宋朝,属于藩属的部落联盟。
二、罗殿国(又称罗甸国)。
控制贵州南部地区,北与罗氏鬼国接壤,南部与大理国接壤,是乌蛮人建立的部落联盟,依附于大理国。唐朝时期册封了大理国和罗殿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三、自杞国。
自杞国是乌蛮人(彝族先民的东爨乌蛮部落)建立的国家,主要控制区域是贵州西南部(黔西南)和云南东部地区(滇东),建立于1100年,1260年被元朝灭亡。
其实这些部落联盟也被认为是小的国家,分别依附于宋和大理国,版图自然不应该算在宋朝的疆域上。元朝时期,这些部落联盟都被消灭了!
我们经常看到的宋朝(北宋和南宋)地图大都是统一性质的地图,如果按照细致的年代和政权来分的话,贵州的好多区域是不完全属于宋朝的疆域的。有不少区域属于藩属国性质的国家或者部落联盟。
当时的国民政府经过多次会议商讨和军事论证才从几个城市中选定了重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在几个备选城市里本来就没有成都。川西平原号称天府之国,成都自古就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但没有工业基础,二战已步入现代战争,任何一个政府的首脑都不会选择一个农业城市来作为首都,而且是国难当头之时。当时中国的城市规模都不大,像成都那种集中式的平原城市,城区就集中在老皇城一带,无任何的山体等自然屏障,根本无法承受日军的一次无差别战略轰炸,历来战争打到成都城都是一攻即破。重庆清朝时就开埠,是我国最早的开放口岸之一,在民初时就已经是西南最大的商业基地,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再加上重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水资源丰富,袍哥帮派讲的是忠义,人民的斗志高,在战争时期无疑是最好的大本营据点。当时的中国几乎无防空能力,重庆能抗住日本长达6年又8个月的无差别战略轰炸,换做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恐怕早已被彻底摧毁了不知几十几百次了,特别是成都这种无水资源的古代小皇城,被轰炸几次,仅污染缺水就能引发内部骚乱不攻自破。大饼城市在中国太多而且根本无法承受现代战争,而重庆这种既是江城又是山城的城市在中国是绝无仅有,就算是核战争,平原城市只能承受一枚核弹,而重庆的山地天然屏障可以削弱冲击波,自带防御属性,这优势是平原所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国民政府立法将重庆定为永久战时首都,是有道理并且是最明智的。
1940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命令,正式确定重庆为国民政府的永久陪都,在这份命令中,就提到了重庆作为陪都的一些有利条件,比如说“四川古称天府,山川雄伟,民物丰殷,而重庆顽固西南,控扼双江,尤为国家重镇。”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东临三峡,西近成都,南达滇赣,北接汉中平原,是川康锁钥之地,水陆交通方便。同时重庆又占有绝对的地利,它背靠青藏高原,东南北三面有巫山、娄山和大巴山作为屏障,这些山脉平均海拔均高于1000米,易守难攻。而且重庆段的长江两岸,高耸的峭壁夹着湍急的水流,使得使用江上舰队逆流而上发起攻击变得相当困难。
简单来说就是,前方有屏障,后方有粮仓保障物资。成都就不一样了,首先虽然地处盆地,但是几乎一马平川的平原,并不是最佳的地理位置,缺少了天然的地理屏障,很容易再被攻陷。而从南京迁都重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换个楼,换点人的问题,跟着南京政府一起走的有大量的人员,实业还有设备,档案等等,因此要在迁移前就做好准备,选好地址。
战略位置上来看,攻击重庆的路线不是没有,自宋朝以来,就有多条线路,比如说从陕西翻过秦岭,从四川这边走蜀道到重庆。或者顺着长江逆流而上,路过宜昌,水路到重庆。还有就是从湘西到贵州再到重庆,或者从广西这边到贵州云南,再到重庆。再或者之接从云南到成都,顺着嘉陵江到重庆。光是从路线上来看就可以知道,重庆作为陪都所具备的天险是多么重要,只要军队依据天险坚守不放,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可以说就没什么问题可以守住重庆。之后的事实证明,日本的确对于重庆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恐怖轰炸的方式,因为普通的路线根本接近不了重庆。
蒋介石丢掉沪宁杭等等广大地区后,第一次迁都武汉,但武汉地形地貌为平原和大丘陵地区,加之日军分军攻势凶猛,武汉无军事依托能力,无险可守,迫于无奈,只好再次迁都重庆。蒋介石迁都重庆后的几个月之内,日军又兵分三路,合围四川,第一路由武汉向宜昌进攻,宜昌在敌我双方的誓死争夺下,川、鄂、湘军民同心齐德,把宜昌定为保卫陪都重庆的屏障,双方数次展开拉锯战,你争我夺,宜昌城几经易手。第二路日军集结了6~7万兵力,激进湘西,打算由湖南湘西进犯入川。当日军进攻到湘西雪峰山地区时,被当地苗族,侗族,土家族,汉族居民,配合当地军队武装和有正气的土匪,对日军给予了迎头痛击。当时的日军在湘西喊下口号,一天时间内就由湘西攻入四川秀山(现归重庆直辖县),急得蒋介石忙从酉阳,秀山,黔江,彭水,武隆,涪陵,忠县,石柱抽调大量民夫,在秀山县城内,城外清溪坝子,分别修筑了两个机场,由于工期紧,累死,病死,偷逃打死的人,数以几万人记。第三路日军由缅甸攻入云南,已经打到贵州独山县。后来,这三路日军人马合围重庆都不同程度受到重创,加之当时日本帝国已是强弩之末,日军被迫在湖南怀化芷江签署了降书,至此,长达十四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这个问题首先是由我们的敌人,小鬼子决定的。
经过“淞沪会战”,国民政府看到我当时中日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
事实后来武汉会战也证实了,国军很难阻挡日军的铁蹄。
这就是日军的现代化军事实力。
再看看成都,虽说是天府之国,地理上说是成都平原。这在古代来说的话的确是国家避难的好场所,“安史之乱”唐明皇的例子可以看出,近代火器的飞速发展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成都不在那么保险。
最后我们说说重庆,重庆是最安全的地方。
都知道重庆是座山城,崇山峻岭,可谓易守难攻机械化部队的坦克,大炮攻不进去。飞机也很难攻击到下面的目标,石山的重庆飞机投的炸弹也很难啃的动,前面有武汉,长沙,成都等军事重镇把守。如果日后战局扭转,可以顺长江而下。这正事重庆为什么做为陪都的关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456条回答。
原因就是这几个。
第一,主要是交通。
作为一个国家首都,交通是非常重要的。
长安为什么从唐代开始就推出了中国首都的行列,其一就是运输物资困难。
从黄河溯江而上,要通过危险的三门峡,导致长安耐以生存的水上粮食运输极度困难。
同样道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北京、南京、这些首都都是距离海不远,而且不是靠着大运河就是靠着长江,主要就是为了交通考虑。
作为首都,交通蔽塞是绝对不行的。
而当时重庆就在长江边上,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
相反,当时从重庆到成都的铁路,刚刚修建抗战就爆发。
那么,如果将首都设置在成都,公路距离至少有三四百公里。
在当年,中国的卡车奇缺,这三四百公里运输也是相当头疼的。
所以选择重庆基本是必然的。
第二,防空问题。
谁都知道,成都就在大平原上,防空方面很差劲,日军飞机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
抗战爆发后,南京、武汉都被日军反复轰炸,导致首都运作困难。
相反,重庆地处山地,不但是长江嘉陵江汇合,又有高山屏蔽,气温高,最终出现了大量雨雾情况。
可以说,重庆可以说是全中国不适合轰炸的城市。
根据统计,重庆年平均大雾日是104天,而雾都伦敦只有94天。
最夸张的是,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
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
日军后来为此头疼不已,每每轰炸机飞到重庆上空,由于雨雾却什么都看不见,只能胡乱丢下炸弹就返航。
另外,重庆是山城,山地对于日军轰炸是很不利的,很容易低效炸弹的威力。
同时在山地上修建一些防空洞,抵抗轰炸效果是最好的。
第三,重庆的发展程度不错。
很多人不知道,重庆曾经也有大量的租界,是洋人在四川投资的一个重要支点。
尤其是20年代重庆建市以后,发展更是迅速。
到了30年代,重庆人口已经有三四十万,放在全国也属于大城市,商业蓬勃,商铺众多。
到抗战前,重庆的基本设施诸如电力、自来水等等都有长足发展,基本可以满足现有人偶的需要。
所以,首都搬迁到重庆,也有着很好的基础,不需要大发展以后才能维持未来的发展。
第四,政治角度考虑。
谁都知道,成都是四川王刘湘的大本营,也是四川军阀的大本营。
虽然刘湘支持抗战,并且在1938年初就病死。
但至少在1937年抗战打响以后,国民政府不太合适直接迁都成都,这看来很像鸠占鹊巢的抢地盘。
况且,四川军阀盘踞四川省已经20多年,势力根深蒂固,还是需要笼络而不是威压。
这种情况下,迁都重庆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重庆是山城啊。地形地势对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我们,有遮蔽掩护的作用,成都是平原,轰炸机来了,根本无处藏身。四通八达想围剿太容易了,地势复杂,挣扎机会更多啊,能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主要是两方面因素:政治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政治环境的影响。
抗战时期,四川的省政府法定角度是在成都,但是实际上却在重庆。从民国5年(1916年)至民国24年(1935年),四川省长多不愿去成都就职,因此在重庆先后七次被设为四川省长行署、四川行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重庆实际是四川的政治中心。公元1926年,刘湘占领重庆后,在重庆这块宝地一呆就是十年,连担任四川省长也不愿意去成都,而是把省府定在重庆。这十年,重庆未沾战火,成为四川境内唯一一个和平发展了十年之久的大城市。在四川军阀中,刘湘一直和蒋介石关系非常好,他的军火很多都是蒋介石支援的。刘湘本人也一直努力带领四川融入全国这个大盘子。刘湘能统一四川很大程度上依赖蒋介石的帮助,仅在1931年春即一次性馈赠5000支步枪,外加500万发子弹。
经营西南是蒋介石一直的想法。
在1933年春,日军进犯长城各关口,中国军队拼死力战。蒋介石在南昌举行“军事整理会议”,在会上阐述了他的对日作战方针:“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长期不断的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3年、5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将有新的变化。”蒋介石开始将眼光转向西南,其8月17日日记云:“大战未起以前,如何掩护准备,使敌不甚加注意,其惟经营西北与四川乎!”随着时局发展,蒋介石渐渐有了“专心建设西南”、“经营四川”的想法。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也持相同观点:“四川是个富庶而因地理关系特形安全之省份,实为造兵工业最良地方。由重庆经贵阳建筑通昆明之铁路,使能经滇越路得向外国联络,有重要意义。”法肯豪森作为一个外国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指出了四川工业化为抗战提供军需品之前景,而且眼光长远,提醒中国开辟西南国际交通线。
平心而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大多数人从持久战略出发,把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战略后方和根据地,整个过程用心良苦,实践证明完全正确。同时不能否认,刘湘在抗日问题上的顾全大局,为在抗战爆发后建立以四川为中心的后方根据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由于抗战初期接连失利,大片国土失守,首都南京告急,国民政府决定放弃南京。在国难危急情况下,作为爱国将领的刘湘数次建议民国迁渝。蒋开始就迁渝一事在内部小范围打招呼。1937年11月9日,率军出川抗日的刘湘再次到南京,催促蒋介石搬迁到重庆。11日,蒋和林森会面,决定了迁都重庆。从此重庆作为陪都就确定下来了。
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战略位置上看,重庆,它是四川盆地的门户,它东面有长江三峡贯穿以及大巴山作天然屏障,可以说是依山傍水,日军地面机械化部队无法挺进,海军也无法上溯三峡。四川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几乎全为层峦叠嶂的高山,它的山地条件能够弥补中国制空权上的缺失。所以,只有重庆才能扛得住日本长达5年的轰炸(注: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死者达10000人以上)。重庆和成都最大的区别主要是交通问题。那时成都与外界没有铁路,成渝铁路规划了好多年也没有动工。成渝之间的公路也十分糟糕。战时有大量物资从南京武汉后撤,只有通过重庆的长江水路,到了重庆再转往成都十分困难。再加上重庆在刘湘的数十年的经营之下,基础设施要比成都要发达,所以战时陪都选择重庆而非成都。
没有查阅过这方便历史资料的论证,更不知道当初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要员之意图。就按常识猜测吧!我想是重庆工业基础好些,水陆空交通更发达些,又有不少军工产品,又是山城,地型适於打仗,易守住,山洞又多,可作人和机关,工厂要害的自然防空掩体,所有这些优於成都吧!
因为重庆:
一、是山城,不利于空袭
二、地处长江航道
三、在交通上,北上可达陕西,东下可抵武汉,西可通成都、贵阳、昆明和缅甸、印度
从天地环境来说、重庆依建大长江、又是三峡天险上游重镇、据有水路运输的独特条件、四面环山、抗战八年、日本鬼子都未踏入重庆一㱑、重庆紧阾两江、水源充足、、所以具有天然的战略地位、其陪都非它莫属。
问题一:云南首都是哪里昆明市名昆明夜
昆明市(Kūnmíng Shì),简称滇,又称春城,因为一年四季气候温和。
经纬度
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
地理位置
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辖区
14个。昆明共辖5个区、8个县,代管安宁一市。
***
昆明市***位于盘龙区。市委书记仇和,市长张祖林。
面积
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全市面积214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平方公里。
海拔
市中心海拔1891米。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米,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米。
人口
全市人口625.0万,人口密度294.76人/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0万,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岁。
民族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依次是苗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
邮政编码
650000
电话区号
(+86)0871
汽车牌照
云A,机动车保有量1,080,000辆
国内生产总值
1605.39亿元人民币(2008年,全国337个地级行政区第53位,比上一年增长12.0%)。人均GDP 26,532元人民币。
城市标志
市花:茶花市树:玉兰树
昆明(Kūnmíng),云南省省会,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建城史两千四百余年,年接待旅客2735万人次,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南达中越边境250千米,西抵中缅边境395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300千米(直线距离),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及国际旅游城市之一。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百花盛开,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摄氏度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编辑本段]一、名称由来“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
问题二:云南首都叫什么云南省会是昆明。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城市,亦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东盟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昆明市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问题三:云南首都是哪?云南是省,省会昆明。
首都全国只有一个――北京。
问题四:云南首都是哪里昆明市是云南的首府
PS:那叫省会或者叫首府,不叫首都
问题五:云南的首都在什么地方?兄弟,小心被抓,那是省会,不叫首都,你想在云南搞独立啊,省会是昆明,首都暂无!!!
问题六:昆明是云南的首都?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昆明是云南是省会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问题七:昆明是哪里的首都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问题八:我国的首都是什么云南省的省会是什么简称什么人称什么首都北京、云南省会昆明、北京简称京、昆明简称滇、北京人称京城、昆明人称春城
问题九:大理是云南的首都吗大理隶属于云南省,云南作为一个中国的省份,其省***驻地城市一般称作“省会”,云南的省会是昆明,而不是大理。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国家中央***所在地的城市的专用词语,在我国只有北京才能被称之为首都。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隶属于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地(厅)级”民族自治地区,州府驻地大理市(县级市)。
大理历史悠久,古代是曾经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国都。
通常理解大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理州(地级,等同于地级市),二是指大理市,一般人所说的大理一般指大理市(县级市),大理州***驻地为大理市。大理州和大理市都可以简称大理,但是大理市隶属于大理州,大理州一共管辖12个县级单位,分别是: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问题十:云南与首都北京的位置是什么关系云南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驾车路线:全程约2597.3公里
起点:云南省
1.云南省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20米,右转进入华山南路
2)沿华山南路行驶190米,右转进入华山西路
3)沿华山西路行驶630米,右转进入圆通街
4)沿圆通街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穿金路
5)沿穿金路行驶720米,左转进入环城北路
6)沿环城北路行驶6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北京路
7)沿北京路行驶1.8公里,朝二环北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金星立交桥
8)沿金星立交桥行驶2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二环北路
9)沿二环北路行驶120米,右转
10)行驶30米,左转进入小庄立交桥
11)沿小庄立交桥行驶700米,直行进入小庄立交桥
2.沿小庄立交桥行驶13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3.沿杭瑞高速行驶132.7公里,直行进入沪昆高速
4.沿沪昆高速行驶362.0公里,朝观山湖区/白云/遵义/重庆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480米,直行进入兰海高速
6.沿兰海高速行驶20.9公里,直行进入贵阳绕城高速
7.沿贵阳绕城高速行驶14.7公里,朝瓮安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银百高速
9.沿银百高速行驶16.2公里,稍向左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银百高速
11.沿银百高速行驶70.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安江高速
12.沿安江高速行驶141.8公里,稍向左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58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14.沿杭瑞高速行驶117.9公里,朝吉首/G65/G56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92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16.沿杭瑞高速行驶34.3公里,朝常德/杭州/G5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首立交桥
17.沿吉首立交桥行驶60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18.沿杭瑞高速行驶220.9公里,朝杭州/张家界/常德南/机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长张高速
20.沿长张高速行驶20.7公里,朝荆州/岳阳/G5513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1.沿匝道行驶95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22.沿杭瑞高速行驶18.4公里,朝广州/荆州/长沙/澧县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3.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24.沿二广高速行驶466.5公里,直行进入兰南高速
25.沿兰南高速行驶120.5公里,直行进入许广高速
26.沿许广高速行驶59.8公里,朝郑州/G4/武汉/许昌东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7.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28.沿京港澳高速行驶518.5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29.沿京港澳高速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30.沿京港澳高速行驶227.2公里,朝西北四环/沙窝南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岳各庄桥
31.沿岳各庄桥行驶830米,直行进入西四环中路
32.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沿西四环中路行驶1.7公里,朝莲花池西路/西三环/莲花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沙窝桥
2)沿南沙窝桥行驶570米,直行进入莲花池西路
3)沿莲花池西路行驶3.0公里,稍向右转进入莲花池东路
4)沿莲花池东路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莲花池东路
5)沿莲花池东路行驶20米,直行进入宣武门西大街
6)沿宣武门西大街行驶1.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宣武门东大街
7)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