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又被叫做陪都,这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陷落之后,就将重庆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用于统领全国居民进行抗战。
陪都的意思是指在原有的首都之外增设的副都,用来补充首都的缺失。一般在和平时期,陪都都有明确的战略意义,本身会被功能化,与战争时期的陪都有较大不同。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组织军队抵抗日本的入侵,但是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就连首都南京也落入敌人之手。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必须有一个新的战略根据地,这样才能对剩余的国土进行有效控制,于是选中成都作为国家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实际上当时的重庆与首都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国家所有的高级机构全都设立在这里,而南京城已经被日本人所毁灭,所以把重庆当作首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按照当时的环境来看,重庆绝对不能够作为首都,现在这种战争环境下的首都变更,就相当于重新建立一个国家,等于承认了原本国家的失败,军民的斗志会遭到极大的打击。这就像汉王朝一样,东西两汉的区分是通过首都的位置来确定的。虽然是同一个朝代,但是却相当于是两个国家。
既然重庆不能作为首都,那就只能称呼为陪都。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重庆要行使首都的功能,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抗战。另一个是要表明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表达重庆只是一个陪都,将来我们会光复国家,重新回到我们的首都的意愿。
选择重庆作为陪都的原因有很多,不过重庆的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四川地区本就山势连绵,道路险峻,不利于敌方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这对于守卫部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而且重庆周围有庞大复杂的水系,可以作为物资运输的通道。通过重庆调配全国资源,对于维持整体稳定局面有较大的帮助。
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之后,确实没有遭受日本的大规模进攻,国家整体形势也由溃败转变为逐渐的战略相持,为后续中国人民夺取战争胜利制造了有利条件。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还有人把重庆叫做陪都,当时的四川人民被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不仅有300多万出川作战的将士,也有毁家纾难的父老乡亲。陪都这个名字,他们当之无愧。
重庆叫陪都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政府沦陷之后,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就必须有一个新的战略根据地。于是就将重庆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用于统领全国居民进行抗战,陪都的意思是指在原有的首都之外增设的副都,用来补充首都的缺失。所以重庆叫陪都。
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
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长江三峡,是一个天然屏障,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始终没有攻入重庆。只有靠空袭。后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造成几十万平民死伤。
为什么重庆可以成为抗战时期陪都,它有什么优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年全面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日寇谋划已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先后从上海和北方发动进攻。南京,前国民政府的陪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兵力集中的淞沪战役失败后,南京更是危在旦夕。
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长期抗日,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今日迁渝,是为了适应战局,谋划大局,长期作战。
从此,国民政府开始被称为重庆国民政府,重庆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此后,古城重庆已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后方,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和统治中心,也是远东战争区的指挥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重庆被指定为国家政府的陪都?不是成都还是其他城市?
重庆靠近四川盆地肥沃的土地,这也使得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有足够的物资供应。这也是重庆作为战时都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包括庞大的国家机关和军队,重庆长期驻扎着几十万完全停产的群众。
重庆有长江流经,交通便利。这也是重庆被定为陪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它在物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重庆作为一个不能被轰炸的城市,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实际上,总的来说,重庆确实是一个适合做中国陪都的城市。
重庆地势便占据了有利地位,四面环山,这样对于空中的防御力量更强,因为我国的空中力量不足,所以只能从这方面优先考虑。
辛亥革命以来,四川一直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四川众多军阀中,最有势力的有两个,一个是占领重庆的刘湘,一个是以成都为根据地的刘文辉。
刘湘占领了重庆等许多地方,而他对于抗日战争一直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而且率领川军亲自出兵抗日,颇有大将风范,也为士兵做出了表率作用。在战争中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个人品质值得称赞。同时这也是重庆成为战时陪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