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果敢地区会发生战乱原因:民族复杂各有武装,且和解进程实现未果。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按地理划分为8个大族群。缅甸共有7个省和7个邦,缅族占缅甸人口的六成左右,主要生活在缅甸的7个省,剩下7个大的少数族群分别生活在7个邦。掸族主要生活在掸邦,而掸邦中又有33个民族,包括果敢族。
缅族掌握国家的主要政治和经济资源,少数民族多数生活在边境地区,那里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不少少数民族拥有武装力量并各自占据一片地盘,有的还建立特区实行自治。
比如,果敢族在果敢地区建立了“掸邦第一特区”(现果敢自治区),其军队称为“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
另外一支由克钦族人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争取独立而组建的反政府武装名为“克钦独立军”。1994年与政府停火,成立“克钦邦第二特区”。
随着缅甸民主进程的推进,2008年缅甸通过了新宪法。为保证2010年大选顺利进行,缅甸中央政府着手收编少数民族武装。
有些武装比较顺利地与中央政府达成和解,有些则进行了强烈抵抗。
扩展资料: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在近6000万人口中,缅族占了2/3,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较大的少数民族。英国殖民缅甸时期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分裂。
1947年2月,为了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几个国家的图谋,缅族与主要少数民族在彬龙会议上签署《彬龙协议》。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阴影还是让一些少数民族武装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与中央政府对抗。
在缅甸,缅族虽然是主要民族,但并不占绝对优势,其他的主要势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掸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区的克钦族(景颇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还有钦族、克耶族、克伦族和若开族等等,很多部族都割据一方,并不服从政府领导。
1988年以来,缅甸军政府实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截至2011年年初,先后有40支武装与政府实现和解,有的完全放弃了武装,有的被改编成民兵或编入中央领导的边防军。
参考资料:环球网-缅北战乱冲突不止究竟为何?
为躲避战乱,缅甸女子选择嫁到了中国。
9月10日报道,生于缅甸东北部掸邦的Hamben早在20年前嫁给一个离她家不远、住在边境上的中国男子。如今面对采访回首往事,Hamben显得轻松从容,“他们(Hamben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的打算,于是我遂了他们心愿,最后嫁给了中国男人。”
原来,Hamben的家人希望她能生活在一个远离缅甸武装冲突的安全地带。如今,数十年过去了,缅甸依然有不同的武装叛乱团队活跃着。这导致一些人认为,缅甸冲突是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内战。
对于许多和Hamben一样的缅甸人而言,中国云南是一个安全的天堂。不仅因为离得近,更因为当地人讲着同一种语言。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缅甸女子迁居中国,与中国男子结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来到后都过上平静的生活。尽管他们的婚姻经过公认,但这些女子仍获取不了中国合法公民的身份。没有这层身份,她们无法享受与丈夫和子女同等的权利。
图为Hamben家的厨房。
Hamben的丈夫自去年因艾滋病去世后,Hamben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为两个女儿的学费挣钱。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Hamben不愿回缅甸,“我不想过上一直在逃离战争的颠簸生活了。”Hamben说道。
为了帮助Hamben和边境附近的其他贫困家庭,中国民政部与儿童基金会合作培训了80名驻扎在偏远的村庄的社会工作者。
Rwiyen是其中一名社会工作者。在参加这一项目前,她是一个乡村教师。如今,她帮助Hamben全家申请政府补贴,并以Hamben女儿的名义向学校申请津贴。图为Rwiyen(右)。
Rwiyen会定期举办工作坊,教当地母亲如何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孩子免受伤害,这也是该公益项目的其中一部分。但在这些研讨会上,她几乎很少讲普通话。
“我尝试讲普通话,但我经常得再翻译一次。”Rwiyen解释道,她现在授课都在讲傣语,因为超过90%的参与者都来自缅甸。
因为在中国生活稳定,所以,他们选择嫁到了中国。
缅甸,一个跟我们一衣带水的西南邻邦,曾经多次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之中。从今天的云南省边陲向西南方向远眺,这个与我们共享多条重要河流的国家是我国边疆与印度洋之间的唯一阻隔。
事实上,古代中国政权曾经多次与缅甸交战甚至将之灭国,但我们却始终没能将之变成如内地一般的郡县体制,进而打开通向印度洋的大门。
01掌握云南为前提
从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来看,中原王朝想要进占缅甸必须将云南地区稳稳地掌握在手中。然而事实上,中原王朝对云南的掌握程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羁縻不定的状态。
东汉时期有著名的诸葛亮征南中,使中原王朝在金沙江以南的云南地区奠定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都游离在中央政府的边缘地带,当地设立的郡县管辖制度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地。
这种情况到隋唐之后便愈加恶化,古哀牢人的后裔南诏部落在借助唐王朝的政治军事援助情况下顺利统一大云南地区,甚至对唐王朝的剑南道(四川)与播州(贵州一带)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云南尚且不能羁縻控制的情况下,中原王朝想要进一步控制缅甸便是痴人说梦无疑。
02地理阻碍
即使中原王朝足够强大后顺利将云南纳入有效控制之下,进占缅甸建立长期根据地依旧十分困难。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核心地带,地势崎岖,山岭纵横,地形相对破碎,各个区域依靠自身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的坝子(平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方势力,极易成为大一统王朝体制下不稳定的离心因素。因此,尽管以元明清三朝为代表的强势统一王朝在云南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管辖治理,但是依旧需要在这片土地上付出高昂的统治成本,从而很难再有余力向更深处的缅甸地区推进。
图/云南地形
除此之外,云南的地理条件恰好阻遏了中原王朝向东南亚投射军政控制力的路径。崎岖不定的恶劣高原不仅会增大实际驻军、进军与后勤补给的难度,更会增强统治者与地方官员的距离感与认同漠视,并不会将之当做真正的域内疆土,而是可有可无的域外藩邦政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元朝军队在消灭蒲甘王朝之后,继续以其国王为缅中行省丞相,且不向当地征收贡赋的举措,也才有了明代云南沐家在调解缅甸部族纠纷中不愿使用雷厉风行之举措,反而采取和稀泥羁縻政策。
03不一样的缅甸
除了云南桥头堡的掌握与地理环境的阻隔之外,缅甸自身的地理环境同样独特。以位于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和西部的若开山脉为界,将大缅甸地区分为掸邦地区(傣族为主)、西部沿海的若开地区(阿拉干人)和位于两山之间的河谷核心区。两山之间的伊洛瓦底江河谷地区地势低下,气候炎热,是缅甸主体民族缅族的主要聚集地。
如此来看,即使来自云南一带的中央王朝势力翻山越岭进入云南的河谷地带,所面对的依旧便是炎热异常的气候与密集分布的缅族部落,这些集聚在伊洛瓦底江的主体民族即使短时间屈服于外部强权,但是长此以往依旧难以被大规模同化。更为麻烦的是,来自东西两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力量更有可能趁机作乱搅局,让中央政权在当地的势力疲于奔命,最终只得在精疲力尽后选择退出(元朝与明朝),采取从云南遥领的方式来进行羁縻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