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糌粑(糌粑的含义)

黑龙江旅游网3420

藏族人绑的不是脏辫,那时候藏区还不流行脏辫,还木有雷鬼呢藏族那种辫子是习惯性的绑法,跟脏辫有很大的区别,也没有绑脏辫那样麻烦,随手都可以绑,随手都可以解,我小时候在藏族最贫困地区生活的,基于传统,除了有些日子不适合洗澡或洗头外,每天都去附近湖水游泳,洗澡。把头发辫起来,所以也不像脏辫那么不方便洗,根据传统,我们每年有一两次可以剪头发,那一次是特定的好日子,所以一年内基本上很少剪头发,所以头发长了,就辫起来了,但是这个传统现在已经没那么明显了。

为什么叫糌粑(糌粑的含义)

藏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藏族的古代政权称为“吐蕃”.早在公元641年,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就派使者到当时唐朝的都成长安,代他求婚,取回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从那时开始,汉藏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就有了很大的发展.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多居住在高原地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高原的群山之中.

藏族地区草原辽阔,江河纵横.体肥毛长的牦牛,不仅耐寒,还能驮很重的东西远行,是高原上重要的运输“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藏族人的服饰很有民族特色.他们一般上身穿绸、布做的长袖短褂,外面穿宽肥的长袍,脚穿牛皮长靴.为了便于活动,常常将右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族男女都留发辫,男子将发辫盘在头顶,女子将头发梳成双辫或许多条小辫,披在肩上,并在发梢在佩带漂亮的饰物.妇女们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美丽的围裙.藏族人爱喝酥油茶和奶茶,喜欢吃用青稞粉制成的糌粑和牛羊肉.

锅巴名称的来源:锅巴,就是“焖饭时紧贴着锅结焦成块状的一层饭粒”。它又香又脆,是我国汉民族的一种有特色的食品。可是,锅巴的发明,却是由一个小和尚烧饭不慎引起的,你想到了吗?据说是好多年前,大约宋朝的时候,南京城外有座寺庙。每天由一个大和尚领着几个小和尚“做斋”。古时候,庙里和尚比较清苦,顿顿喝粥。用一大锅水,倒入一些米,煮成稀饭。有一年春天,一个煮粥的小和尚,向锅里倒的水少了一些,在灶下添了几根柴火之后,大白天发困,竟不知不觉地靠在灶边睡着了。大觉醒来,日近中午,下田、念经的和尚都回来用斋了。大和尚走过来揭开锅盖一瞧,顿时傻眼了:稀饭焖成了干饭,一个板桶也装不满,怎么够吃?更可气的是,锅底还有一层硬梆梆的焦饭粒,谁吃?小和尚眼里含着泪花,默不作声地站在锅边,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大和尚很生气,用责怪的眼光瞪了小和尚一眼,说道:“那么,今天中午你就不用吃了。”等到其他和尚回屋休息时。饭桶已经底朝天,空空如也。这时,小和尚饥肠辘辘,难以忍受。他望了一下锅底的硬东西,这东西能不能吃?吃了肚子疼不疼?他有点害怕,但是他实在太饿了。就用手掰下一块,塞进嘴里。呵!好香啊!不禁转悲为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小和尚还俗之后,他就在南京夫子庙前摆小摊,专门出售这种焦黄、香脆的食品,一时传为趣闻。到了我国明清时期,从南到北,各寺庙的和尚都喜欢吃一种叫做口磨锅巴的素菜。有一首诗赞道:“隔江船尾竞琵琶,金帐宁知雪水茶。新妇美汤多得意,老爹自合嚼锅巴。”现在,锅巴已经成为著名的佳肴和小吃,比如四川的名菜:三鲜锅巴;陕西某食品厂生产的太阳牌锅巴,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锅巴,等等。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可是,它的启发性还是值得品味的。”‘世间多少偶然事,要说偶然不偶然”,从古到今,有一些发明和创造,常常是由于出错而被发现的。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科学规律是必然的,可发现它时带有偶然性。细心往往是发现的第一起点。如果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都不“马大哈”,从偶然中去寻找必然,那么总有一天是会获得成功的。

西藏的年夜饭为什么叫做“古突”藏式年夜饭解释如下:

“古突”藏式年夜饭,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要吃年夜饭“古突”,即面疙瘩,“古”藏语意为“九”,代表九种食材,“突”藏语意为面食。有些“古突”里包有盐巴、羊毛、辣椒、木炭等,吃到盐巴代表懒惰,羊毛代表性格温和,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

吃到这些时,会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把年味推向高潮。伴随着这种幽默的助兴方式,一家人的年夜饭充满欢声笑语。吃完“古突”后,要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寓意是赶走一年不吉利的东西,祈福来年吉祥好运。

“除夕”做准备

藏历十二月三十就相当于农历的除夕,家家户户都会在桌子上垒起各种“卡赛”(炸油果子)、摆放好装满小麦和糌粑的切玛盒,当然也少不了青稞苗、涂有各种颜色用面捏的绵羊头、糖果、酥油茶、青稞酒等。

1、初一抢“新水”

以前,藏历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现在,许多家庭都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地背水了,因此抢“新水”的习俗已经简化到在自家的水龙头上挂一条哈达即可。

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切玛盒每人先抓几粒,向天空抛去,表示祭天敬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开始吃麦片突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藏历年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迎接折嘎艺人——折嘎多为流浪乞讨艺人表演,他们戴着白面具,手持五色木棍,走街串巷,用即兴编唱的祝福歌词愉悦大家,如女主人多么美丽、男主人多么睿智、新年一定有好运等等,一般都能得到的喜钱。

2、初二开始拜年

藏历年初二起,人们开始相互走访、拜年、请客。新年里,人们互道的第一句话是“罗萨啦扎西德勒”(新年好吉祥如意)。亲友登门拜年时,男主人手捧切玛盒出门迎接客人,互祝“扎西德勒”,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向客人敬酒。

去做客时,主人先要向客人敬“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酒然后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第三口喝完就要加满,最后喝完一杯)。

3、初三敬奉“屋脊神”

藏历年初三敬奉“屋脊神”,穿上盛装的一家人登上自家屋顶,换上崭新的五彩风马旗。随后煨燃桑柏枝,向空中抛撒糌粑,并欢呼着“索啊、索啊、格格索索拉加罗”,最后全家人聚在房顶上吃肉、喝酒、唱歌跳舞,共度“脱卓”仪式。

藏历新年要持续到藏历十五才算真正过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