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平定娘子关(平定娘子关风景区攻略 门票 地址)

黑龙江旅游网1710

《宋史·本纪卷一·太祖》载:乾德元年(963)“八月丁亥,王全斌攻北汉,乐平县降之。辛卯,以乐平县为平晋军,降卒千八百人为效顺军,赐钱帛。丙申,北汉静阳十八砦首领来降。”这应该就是《平定州志》中所言“首下之”,既然是首下,那当然应该是第一个拿下的河东重镇,可这是收复乐平,置平晋军,怎么在太祖本纪中还能把首下广阳置平定军跳过去呢?

为什么叫平定娘子关(平定娘子关风景区攻略 门票 地址)

倒是在北汉主刘钧的传记中,记录稍详细了一些,《宋史·列传卷二百四十一·北汉刘氏》记载:宋建隆“四年(963)八月,邢州王全斌率师攻乐平,钧拱卫指挥使王超、散指挥使元威、侯霸荣率所部千八百人降全斌。未几,钧侍卫都指挥使蔚进、马军都指挥使郝贵超与契丹悉兵来救乐平,三战皆败之。遂下其城,诏建为平晋军,以降兵为效顺军,赐以钱帛,静阳十八寨遂相率来降。九月,钧复引契丹攻平晋军,太祖遣洺州防御使郭进、濮州防御使张彦进、客省使曹彬、赵州刺史陈万通将步骑万余救之,未至而钧遁去。”

在这里,我们至少是知道了打下乐平县来的是王全斌。963年八月初八,王全斌攻打北汉乐平县,乐平守军王超、元威和侯霸荣率所部一千八百名士兵向王全斌投降。于是,太祖赵匡胤把乐平县改为平晋军,士兵被编为效顺军,还赏赐给每个人钱帛。到九月十七日,北汉静阳十八寨首领全部投降,乐平收复。虽然后面北汉主刘钧也曾联系过契丹人攻打平晋军,但自己还在赵匡胤大军的包围之中,加之郭进、曹彬等步骑一万余人来救援平晋军,刘钧也就退回去了。“钧遁去”,三个字让人浮想联翩啊!

刘钧在晋阳城登基后,改元天会,其子刘继恩为太原尹。《宋史·北汉刘氏》载“六年冬,钧结契丹侵周。正月,周恭帝命太祖北征,至陈桥驿,众推戴太祖即位。钧与契丹兵皆遁去。”原来,在赵匡胤当年“陈桥驿兵变”的时候,刘钧就与赵匡胤非常默契地神配合了一次。当时,柴荣已死,幼帝新立,正是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之际,刘钧立即纠结契丹兵袭来,大兵压境,岂是儿戏?所以,年幼的周恭帝下令,让赵匡胤几乎是率倾国之兵前去抵抗。行至陈桥驿,苗训等人装神弄鬼,大将石守信等人发动兵变,硬是黄袍加身把赵匡胤推上了皇帝宝座,返回宫中逼幼帝禅位,宋朝开国。

这是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也是乱中取胜的千载良机,然而,当刘钧听说赵匡胤即位之后,竟然“与契丹兵皆遁去。”仅此一遁,赵匡胤就应该感恩。

所以,广阳城,肯定不是赵匡胤大军的对手,在拿下乐平之前,恐怕就被王全斌的大军踏平了,问题是把广阳县平定了没有?反正说是赵匡胤不仅平定了广阳城,而且还建了平定军。哪为什么乐平县平晋军堂而皇之地写在那里,平定军怎么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若隐若现呢?

关键的问题是晋阳城这块硬骨头,赵匡胤到死都没能啃下来。

《宋史·北汉刘氏》载:“初,太祖尝因界上谍者谓钧曰:‘君家与周氏为世仇,宜其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民也?若有志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钧遣谍者复命曰:‘河东土地、甲兵,不足以当中国,然钧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太祖哀其言,笑谓谍者曰:‘为我语钧,开尔一生路。’故终其世不加兵焉。”

当我在阅读清代古文家王珻《王石和文·北汉主报宋太祖》一文的时候,我就曾经感叹过赵匡胤与刘钧的微妙关系。王珻老先生还引用《左传》之语开言道:“‘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吾于北汉主钧所以报宋太祖,知之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会说话,善于辞令,那也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就像刘钧对赵匡胤的回答一样,你就明白了。

赵匡胤一句“尔何困此一方民?”其词轻浮而傲慢。有本事咱到太行山下一决胜负,这种盛气凌人的样子,显然是在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一副土豪暴富的样子。然而,刘钧却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我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惧汉氏之不血食也。”王珻老先生赞叹道:“大哉,言乎!心之不欺,气之不侮,力之足以奋发而有为,俱于是乎在。亡国之君,未闻有此言也。”这话就说在道理上了,大道之行,全在民心。不欺民心,不辱士气,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这才是最可怕的力量吧?亡国之君,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也难怪这样的话语,给刘钧赢得了近十年的喘息机会,直到刘钧死,赵匡胤再也没有来找过刘钧的麻烦。这是不是就叫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呢?

另据宋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载:“《十国纪年·北汉天会七年》:宋帝使邢州人盖留来谓帝曰:‘君家自与周室有隙,何预我事?胡不改图,使一方之人困苦兵战?契丹多诈,终不足恃,君必欲中原,何不下太行,与君匹马较胜负于怀洛川。’帝遣留归,曰:‘为我谢赵君,余家世非叛人,欲存汉氏宗祀耳。土地士马,不能敌君十一,安敢深入?君欲决胜负,当过团柏谷来,背城一战。’宋帝笑曰:‘存之何害?’终帝世,宋帝不复北伐。”

刘钧(926—968年),原名刘承钧,沙陀族人,居晋阳,五代十国时北汉世祖刘旻去世,被辽国册封为帝,954至968年在位期间,赵匡胤下河东,始终无所建树。而从刘钧与赵匡胤的互动话语中我们发现,刘钧的晋阳城应该离“团柏谷”不远,既然郑樵说平定军有晋阳城,那么,这“团柏谷”就应该在平定军才对。但是,这团柏谷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知道元好问也是半个平定人,多次客居平定,并在平定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元好问于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二十七岁时,为避元兵袭扰之苦,举家南渡河南三乡;金亡之后,经历了“家亡国破此身留”的元好问,又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五十岁时携家眷北返山西忻州韩岩故里。这期间,他所写《南关二首》诗,应该就是旅居在今天的平定城南关所作,其诗曰:

风里秋蓬不自由,一生几度过隆州。

无情团柏关前水,流尽朱颜到白头。

路转川回失系舟,更教两驿过徐沟。

多情团柏关前水,却共清汾一处流。

元好问在诗后自注曰:“是日自徐沟宿南关”,住在平定城南关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可知,这是元好问从今天的清徐县徐沟出来,沿潇河逆流而上,从昔阳进平定,晚上住在南关。然后走隆州,也叫龙州,就是今天的龙庄村,离盘石关二十里。过了盘石关,下一个著名的关口就是苇泽关了。

这就充分说明,元好问笔下的“团柏关”,就是刘钧赖以生存的苇泽关,所以,在北汉时期就把苇泽关脚下的桃河、温河汇合处以及被绵山、紫金山与卧龙山包围着的绵河峡谷称之为“团柏谷”。这里山势险峻,河道宽阔,水流湍急,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因了这样的地形优势,刘钧才敢与赵匡胤斗嘴,我没那本事下平原到开封城下的怀洛川和你一决雌雄。你要是有本事,就来我晋阳城苇泽关脚下的团柏谷河道中决战吧,我在这里等你。

刘钧一死,李继勋就帅师攻晋阳,竟也仍然打不下来。可见,刘钧不只是耍嘴皮子,知己知彼,也还是有实力的。赵匡胤于开宝二年(969)御驾亲征,还就是打不赢刘钧,到赵匡胤死,都没把晋阳城打下来,晋阳城的险要,刘钧还真不是吹牛。

《宋史·地理志》载:“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寨建为军。四年,以并州平定、乐平二县来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也载:“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丁酉,以镇州广阳寨为平定军。”这是正史当中平定军的出处。“军”是宋代行政建置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也就是说,直到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赵光义才以镇州(今河北正定)广阳寨建平定军。四年(979),才又将属于并州的平定、乐平二县归属到镇州广阳寨的平定军名下,从此,在整个北宋期间,这里就一直是平定军管理,所谓的平定县、乐平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也说明了在赵匡胤时期,究竟有没有平定军,还是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唐朝以来的广阳县城,也就是秦汉以来的上艾县古城在乐平建平晋军之前,就已经不存在了,消失了。那么,赵匡胤首下河东,究竟建得是什么军呢?

南宋著名历史学家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建隆元年》载:庚申(960),冬十月壬申,“升镇州娘子关为承天军。”

许多人认为娘子关之名出自元好问,其实是960年下河东,赵匡胤在没有打下晋阳城之前,就把苇泽关更名为娘子关了。倒是从元好问的诗句与刘钧之语,恰恰印证了一条:北汉时期的苇泽关,被称之为团柏关,而整个被绵山、紫金山和卧龙山所包围着的绵河峡谷,则被称之为团柏谷。

赵匡胤代周建宋之后,遣使慰谕李筠兼任中书令。李筠,本是后周开国功臣,拜昭义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与赵匡胤同朝为臣,一起抵御北汉和契丹。李焘说:“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太原李筠,在镇逾八年,恃勇专恣,招集亡命,阴为跋扈之计。”李筠盘踞镇州,长达八年之久,先是接受宋朝的任命,然后又不忘后周,悬挂郭威画像,拒纳闾丘仲卿建议,勾结北汉和李重进发动叛乱,在上党地区向宋发难。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建隆元年》载:“北汉主遣内园使李弼以诏书、金帛、善马赐李筠,筠复遣刘继冲诣晋阳,请北汉主举军南下,己为前导。北汉主将谋于契丹,继冲道筠意,请无用契丹兵。北汉主从之,即日大阅,倾国自将出团柏谷,群臣饯之汾水。左仆射赵华曰:“李筠举事轻易,事必无成,陛下扫境内而赴之,臣未见其可也。”北汉主瞋目谓华曰:“朕志已决,卿安能知其必无成耶。卿有长策,顾当何如。”华未及对,北汉主拂衣上马。行至太平驿,筠身率官属耆老迎谒,北汉主命筠赞拜不名,坐于宰相博兴卫融之上,封西平王,赐马三百匹及服玩珍异甚众。筠所献亦略与所赐等,及文武大臣皆有赂。”

可见这次“太平驿相会”,是李筠与北汉合作的开始。北汉主刘钧在晋阳城举行阅兵之后,“倾国自将出团柏谷”,来到了相会之地,这太平驿是什么地方呢?是今天的寿阳平舒。光绪版《寿阳县志·与地》载:“平安所,辖一村,曰太平。是太安、平舒本一村也。意当时人烟稠密,连延数里,后乃析为二村,而县治仍因其旧。”《寿阳县志·建置》又载:“寿阳驿,东接盂县测石驿五十里,西接本县太安驿五十里。”可见平舒在历史上不仅是宏大富庶的好地方,而且一直是大驿站。这里就是宋初北汉的太平驿所在地,也正是祁寯藻故里。

然后,李筠率部南下,留下儿子李守节守卫上党,而自己率兵南征。不料赵匡胤已抢先一步,派遣大将石守信和慕容延钊出兵,两路夹击李筠。慕荣延钊北出泽州高平县(今山西晋城市高平),首战得胜,斩获李筠三千人。紧接着,赵匡胤御驾亲征,同石守信等会师,在泽州城以南又打败李筠的三万主力部队。李筠被迫北还,坚守泽州。赵匡胤亲自督战,攻下泽州城,李筠赴火,自焚而死。宋军乘胜转攻潞州,李守节无力抵抗,举城投降,晋东南叛乱遂平。

然后,平定扬州李重进,邀晋州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庭璋,“庭璋即日单车就道。”后周基本平定。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赵匡胤才“升镇州娘子关为承天军。”这也是“娘子关”名称在正史中第一次出现,也坐实了苇泽关更名娘子关,乃是赵匡胤的手笔。

赵匡胤于960年冬十月升娘子关为承天军,977年赵光义于广阳寨建平定军,979年,以并州平定、乐平二县来属。这说明宋朝平定军,就在今天的平定县。

北齐的上艾县,到唐天宝元年更名为广阳县。到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的时候,就把古老的上艾县城从地球上抹掉了。直至今天,上艾故城究竟在哪里?唐朝的广阳县城是在今天的昔阳广阳村,还是在今天的平定宁艾村?这就成了一桩公案,谁也说不清。清代平定知州曾尚增曾经到广阳古城考察,并写《广阳怀古》诗咏道:“荒村那识汉唐名,废址参差秋草生。今古心伤陵谷变,广阳村是广阳城。”

其实,由上艾县更名为广阳县的县城早已被消灭了,也就是把作为县城的广阳城消灭了,宁艾,宁艾,一个“宁”字,还不说明问题吗?何必在昔阳县的广阳村纠结呢?如果“广阳村是广阳城”,那广阳县城就一直存在,也就是说未更名之前的上艾县就是在这个广阳村,怎么可能呢?上艾不答应,宁艾也不答应!广阳村还是广阳村,宋太宗赵光义就是在把广阳村已变成广阳寨的这个地方建起了平定军,后来才把平定军又迁回到榆关,即现在的平定上城。至少在宋熙宁年间,皇上给平定上城天宁寺赐名“天宁万寿禅林”并由蔡京书额之时,我们看到平定军是驻扎在平定上城的。

其实,上艾故城已很难找到了,为什么?一个“平定”之名,还不明白吗?上艾,早成为宁艾了。赵光义在打下太原城之后,火烧水灌,将古老的太原城抹掉之后,在榆次建起了新并州,将太原县也迁到了阳曲,改名为平晋县,这还不明白吗?平了,也就定了;定了,也就宁了。平定了,天宁了,也就可以谋求万寿无疆了。

平定新城村还保留着一通清康熙十六年郡人白辉撰《重修泰山圣母暨明官大王庙记》碑载:“新城自西迤东五里,俱汉上艾地。后魏名曰石艾,唐又曰广阳,至宋始改建焉。盖此地,系吾郡旧基也。”看见了吧?这个绵延五里的旧基,才是当年的广阳城所在,应该包括现在的宁艾、新村、新城,一直到西城村,这个范围差不多就是首下河东而消失的“汉上艾地”,沧海桑田,谁还识得旧容颜?

总之,宋朝下河东从首下广阳在娘子关建承天军开始,又在广阳寨建平定军,直到十年以后打下晋阳消灭北汉,建立了大一统的宋王朝,这个地方作为宋朝的边防地带,一直的建置就是平定军,连精忠报国的岳飞,最初投军也是在平定军。这么赫赫有名的平定军,郑樵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严谨学者,是绝不会搞错的。纵使前言后语我们都可以质疑,那么掐头去尾,“今平定军,有古晋阳城”这句话,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是信史。

那么,走过了盘石猎闾村的颜之推,就又多了一位志同道合的著史者,他们一起离开盘石村,继续向东走50里,就该是我们要找得晋阳城了吧?

娘子关景区介绍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晋冀两省交界处,是山西省的东大门。娘子关镇隶属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距平定县城45公里,南与柏井镇相接,北与岔口乡相依,西与巨城镇相通,东与河北省井陉县毗邻。

娘子关距山西省会太原164公里,距河北省会石家庄85公里,距首都北京360公里,距天津新港516公里。娘子关到昔阳县大寨75公里,到盂县藏山95公里,到平遥古城230公里,到佛教圣地五台山300公里,到井陉县苍岩山60公里。

娘子关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了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

娘子关地处太行山中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是晋冀的咽喉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关隘,素以雄关、险道、崇山、秀水闻名于天下。

主要景点有:

天下第九关——娘子关

我国现存惟一的中山石长城——固关长城;

张果老洞

飞珠溅玉的瀑布

平阳湖游园

有北国江南之称的水上人家

整个景区景物天成、拔山带河,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

水帘洞瀑布也称娘子关瀑布,其泉名悬泉。《平定州志》记载:“悬泉,泽发水之源也。平地突起,下临绝涧,悬流百尺,故名”悬泉喷涌的泉水夹带着雪白的浪花从30多米高的山崖飞泻直下,形成一个宽10余米的悬泉瀑布。散缕似珠,如帘倒挂。在瀑布的半山崖有一溶洞,名叫水帘洞。

水帘洞瀑布蔚为壮观,从河谷仰望,飞流直下,跌宕峡谷,又被半山突出的峭崖撕裂成无数激流,浪花飞溅,水雾弥漫,如霜似雪,寒气逼人。金代诗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曰:

平泉突出随崩奔,

汹如颓波射天门。

太初元气未凝结,

更欲何处当胚晖,

素蚪腾掷翆蛟舞,

衮衮后出皆鲸鲲。

雷车怒击冰雹散,

石峡峻滑苍烟屯。

1、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九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

3、1940年8月,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中,娘子关也曾成为战场。当时,晋察冀军区派10个团兵力击破日军占领的正太线,破坏重点为娘子关至平定路段。8月20日夜,八路军主力一度攻入娘子关。

上一篇为什么想去芝加哥(为什么想去芝加哥大学读书)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