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的资料(贾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黑龙江旅游网422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贾岛的资料这个问题,贾岛简介及详细资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贾岛的资料,急急急

贾岛的资料(贾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著有:

卷571_1「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卷571_2「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卷571_3「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卷571_4「朝饥」贾岛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卷571_5「哭卢仝」贾岛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卷571_6「剑客(一作述剑)」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卷571_7「口号」贾岛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卷571_8「寄远」贾岛

别肠多郁纡,岂能肥肌肤。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离恨难祛。门前南流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卷571_9「斋中」贾岛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

低扉碍轩辔,寡德谢接诺。丛菊在墙阴,秋穷未开萼。

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岳。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卷571_10「感秋」贾岛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

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卷571_11「玩月」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卷571_12「辞二知己」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蒙蒙。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卷571_13「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卷571_14「宿悬泉驿」贾岛

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卷571_15「辩士」贾岛

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猛虎恣杀暴,未尝啮妻儿。

此理天所感,所感当问谁。求食饲雏禽,吐出美言词。

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卷571_16「不欺」贾岛

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知心两如此,然后何所陈。

食鱼味在鲜,食蓼味在辛。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此语诚不谬,敌君三万秋。

卷571_17「绝句」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卷571_18「寓兴」贾岛

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莫趋碧霄路,容飞不容步。

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趋。劝君跨仙鹤,日下云为衢。

卷571_19「游仙」贾岛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

卷571_20「枕上吟」贾岛

夜长忆白日,枕上吟千诗。何当苦寒气,忽被东风吹。

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岐。

卷571_21「双鱼谣(时韩职方书中以孟常州简诗见示)」贾岛

天河堕双鲂,飞我庭中央。掌握尺馀雪,劈开肠有璜。

见令馋舌短,烹绕邻舍香。一得古诗字,与玉含异藏。

卷571_22「易水怀古」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卷571_23「早起」贾岛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耽玩馀恬爽,顾盼轻疴力。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

出门路纵横,张家路最直。昨夜梦见书,张家厅上壁。

卷571_24「客喜」贾岛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卷571_25「延寿里精舍寓居」贾岛

旅托避华馆,荒楼遂愚慵。短庭无繁植,珍果春亦浓。

侧庐废扃枢,纤魄时卧逢。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岩峰。

汲泉饮酌馀,见我闲静容。霜蹊犹舒英,寒蝶断来踪。

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卷571_26「赠智朗禅师」贾岛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

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卷571_27「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贾岛

曲言恶者谁,悦耳如弹丝。直言好者谁,刺耳如长锥。

沈生才俊秀,心肠无邪欺。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毁出疾夫口,腾入礼部闱。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东归家室远,掉辔时参差。浙云近吴见,汴柳接楚垂。

明年春光别,回首不复疑。

卷571_28「酬栖上人」贾岛

夜久城馆闲,情幽出在山。新月有微辉,朗朗空庭间。

处世虽识机,伊余多掩关。松姿度腊见,篱药知春还。

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东林有踯躅,脱屣期共攀。

卷571_29「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贾岛

秋节新已尽,雨疏露山雪。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

气侵瀑布水,冻著白云穴。今朝灞浐雁,何夕潇湘月。

想彼石房人,对雪扉不闭。

卷571_30「寄孟协律」贾岛

我有吊古泣,不泣向路岐。挥泪洒暮天,滴著桂树枝。

别后冬节至,离心北风吹。坐孤雪扉夕,泉落石桥时。

不惊猛虎啸,难辱君子词。欲酬空觉老,无以堪远持。

岧峣倚角窗,王屋悬清思。

卷571_31「和刘涵」贾岛

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闲。闭扉一亩居,中有古风还。

市井日已午,幽窗梦南山。乔木覆北斋,有鸟鸣其间。

前日远岳僧,来时与开关。新题惊我瘦,窥镜见丑颜。

陶情惜清澹,此意复谁攀。

卷571_32「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贾岛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试望明月人,孟夏树蔽岑。想彼叹此怀,乐喧忘幽林。

乡本北岳外,悔恨东夷深。愿缩地脉还,岂待天恩临。

非不渴隐秀,却嫌他事侵。或云岳楼钟,来绕草堂吟。

当从令尹后,再往步柏林。

卷571_33「投张太祝」贾岛

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

有子不敢和,一听千叹嗟。身卧东北泥,魂挂西南霞。

手把一枝栗,往轻觉程赊。水天朔方色,暖日嵩根花。

达闲幽栖山,遣寻种药家。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卷571_34「咏韩氏二子」贾岛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卷571_35「送别」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卷571_36「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贾岛

袖有新成诗,欲见张韩老。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

仰望青冥天,云雪压我脑。失却终南山,惆怅满怀抱。

安得西北风,身愿变蓬草。地只闻此语,突出惊我倒。

卷571_37「上谷送客游江湖」贾岛

莫叹迢递分,何殊咫尺别。江楼到夜登,还见南台月。

卷571_38「重酬姚少府」贾岛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卷571_39「投孟郊」贾岛

月中有孤芳,天下聆薰风。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蒙。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

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

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

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原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卷571_40「代边将」贾岛

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

卷571_41「寄刘栖楚」贾岛

趋走与偃卧,去就自殊分。当窗一重树,上有万里云。

离披不相顾,仿佛类人群。友生去更远,来书绝如焚。

蝉吟我为听,我歌蝉岂闻。岁暮傥旋归,晤言桂氛氲。

卷571_42「寄丘儒」贾岛

地近轻数见,地远重一面。一面如何重,重甚珍宝片。

自经失欢笑,几度腾霜霰。此心镇悬悬,天象固回转。

长安秋风高,子在东甸县。仪形信寂蔑,风雨岂乖间。

凭人报消息,何易凭笔砚。俱不尽我心,终须对君宴。

卷571_43「送陈商」贾岛

古道长荆棘,新岐路交横。君于荒榛中,寻得古辙行。

足踏圣人路,貌端禅士形。我曾接夜谈,似听讲一经。

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釜底绝烟火,晓行皇帝京。

上客远府游,主人须目明。青云别青山,何日复可升。

卷571_44「送张校书季霞」贾岛

从京去容州,马在船上多。容州几千里,直傍青天涯。

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义往不可屈,出家如入家。

城市七月初,热与夏未差。饯君到野地,秋凉满山坡。

南境异北候,风起无尘沙。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

暂醉即还醒,彼土生桂茶。

卷571_45「寄友人」贾岛

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

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

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

卷571_46「答王参」贾岛

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客思先觉秋,虫声苦知暝。

霜松积旧翠,露月团如镜。诗负属景同,琴孤坐堂听。

相期黄菊节,别约红桃径。每把式微篇,临风一长咏。

卷571_47「延康吟」贾岛

寄居延寿里,为与延康邻。不爱延康里,爱此里中人。

人非十年故,人非九族亲。人有不朽语,得之烟山春。

卷571_48「戏赠友人」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卷571_49「寓兴」贾岛

真集道方至,貌殊妒还多。山泉入城池,自然生浑波。

今时出古言,在众翻为讹。有琴含正韵,知音者如何。

一生足感激,世言忽嵯峨。不得市井味,思响吾岩阿。

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旷哉颍阳风,千载无其他。

卷571_50「怀郑从志」贾岛

西风吹阴云,雨雪半夜收。忽忆天涯人,起看斗与牛。

故人别二年,我意如百秋。音信两杳杳,谁云昔绸缪。

平明一封书,寄向东北舟。翩翩春归鸟,会自为匹俦。

唐朝伟大诗人贾岛的资料

贾岛的资料

贾岛这个人一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波澜,要说他的特点,那也就是穷和特别喜欢钻研字句。还有他骑驴云游的时候,遇到的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是贵人的韩愈。毕竟韩愈也是贾岛还俗的原因之一。

贾岛画像

话说,这贾岛并不是出生在什么富贵人家,小时候也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早早就剃度出了家,毕竟在寺庙里有吃有喝可以活下来。但是这寺庙得清冷环境,肯定是培养不出活泼性子的人。这贾岛就是个年纪轻轻,脾性也是淡淡的一个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被称作是贾岛庵。至于他作诗的才华自然是他一个人太寂寞的时候,琢磨出来的。

贾岛在19岁的时候,就出来云游,这有才华的和尚出来云游经历自然会有些不一样。贾岛的云游就结识了孟郊,要知道贾岛是个喜欢安静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能跟孟郊成为好朋友,必然是同道中人。

再之后,就是那个我们都知道的“推敲”的故事。贾岛去探访古人,在斟酌一个字的时候结识了韩愈。从之前的诗句看来,贾岛就是个纠结狂,选择障碍症,他永远都会遇到一首诗里几个字拿不准的情况。有时候一两句话可以折腾个两三年,但是作出来的诗句也的确是极好的诗。

韩愈看他有才华,就劝他还俗来参加科举,考公务员。这贾岛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在我看来绝对不是个应试型选手,所以科举一直落榜。之后的仕途也是相当的不顺,所以我说这韩愈不知能不能算是贾岛的贵人。如果他不劝说,或者贾岛悠闲的做着和尚,钻研诗句,还能多出来几首传世佳作。

孟郊贾岛

孟郊和贾岛都是唐朝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以表现凄凉孤寂为艺术特色。两人虽都是唐朝的诗人,但生活并没有交集,两人因作品的艺术风格相近并且作品都得到了韩愈的欣赏而被人们联系起来。韩愈称他们为“郊寒岛瘦”,成为“苦吟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郊画像

孟郊比贾岛大二十八岁,他早年仕途不顺人近中年才成为进士,后来辞官。他的一生非常的贫困,所做大都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很大的讽刺意义。孟郊的诗中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比如表现对妇女地位的深切同情;抒发对劳苦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等等。他的苦吟诗主要以表现内容的深刻精辟意蕴为目的。

贾岛虽和孟郊一样同为“苦吟诗”的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及孟郊来的深刻。贾岛侧重于表现自己的荒凉悲寂的处境。贾岛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将作诗代替了自己的生活,他整日沉溺于铸字炼句中无法自拔而忽视了自己人际关系的交流。人们将他称作“诗囚”,这足以表现出贾岛对诗歌近乎狂热的态度。

孟郊和贾岛都是苦吟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唐朝浑厚的诗歌相比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创作风格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与差异。他们的“苦吟派”风格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题李凝幽居贾岛

众所周知,贾岛是我国唐代的世人,是“苦吟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题李凝幽居》一诗堪称是一个“雕琢”精细的作品。这首诗把贾岛拜访好友李凝的一件无比平常的小事情,通过自然质朴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题李凝幽居配图

全诗讲述的内容很平常。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前两句说李凝的家在郊外,附近宁静闲适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一条长满草的小路通向荒杂的院子里。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朋友李凝生活的环境,一个荒废的小院子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李凝是一个隐居山林的隐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皎洁的月光下,一只鸟儿睡在了小河边的大树上,一位僧人在这个静谧的夜晚来到这座庭院门口敲响了这家的院门。因为此时的夜晚万籁俱寂,所以僧人的敲门声把睡梦中的小鸟都惊醒了,这足以反衬出此刻的幽静之景。这里“敲”字的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艺术效果。

可是不巧主人不在家所以贾岛只好独自返回,诗的第三句写道,返回的路上过了桥之后的景色格外的引人注目!天上的云朵随着风吹的方向慢慢移动好像会动对的山石一般。在这里,贾岛运用了反说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最后两句说,我只是暂时的离去过不久以后还会再来的,一定不会辜负了两人共同隐居的约定。

这首五言律诗,把一件探望好友的小事写得如此韵味十足。生动的表现出贾岛悠然自得的情怀以及渴望归隐的向往。

贾岛推敲的故事

贾岛是我国唐朝的一个著名诗人,早年因生活所迫,当了和尚。他热爱写诗,对诗作要求很高。作一首诗要化费很多功夫,一字一句去反复琢磨,为此还引发好多故事,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贾岛推敲的故事。

贾岛画像

有一天,贾岛骑驴夜里去看一位朋友李凝,朋友住得很远很僻静的地方,可是半夜到的时候,朋友不在家,他只好又向回走,由感而发写了首诗,这首诗叫做《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先是描述朋友家周围幽静的环境,到了“僧推月下门”这句时,贾岛拿不准用“推”还是“敲”,一边思索,一面还不停地用推敲手势来回揣模,非常的专心,不知不觉中,撞上官道上大官的仪仗队,被抓到官员面前,才如梦初醒。这个官员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韩愈,韩愈审问贾岛时得知贾岛撞上仪仗队的原因,就和贾岛一起讨论用词,最后韩愈提仪用“敲”字比较好,暗夜中的敲门声音响亮,更可以反应黑夜的静幽和客人的礼貌,贾岛连连称好,骑着驴跟随韩愈去他家做客,并从此成为了好朋友,一起讨论文学创作。

贾岛推敲的故事是我国一个非常传统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注重对字句的精练和准确。推敲的故事入选了小学生的课本之中,推敲这个词已经成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反复斟酌、比较,来更加准确生动表达作者本意的动词。

贾岛的诗

贾岛是唐代诗人,后人也称他为瘦岛,是苦吟派的创始人,他写诗一字一句都反复琢磨,很长时间才作一首诗,读自己的诗也会非常感动。他的一生非常坎坷,早年家贫做了和尚,因为推敲的故事遇到友人韩愈后,还俗后参加科举考试,多少年都考不中,后来得罪了皇帝,只做了一个很小的官,最后在贫苦中病逝。

贾岛雕像

贾岛著名的诗有二十首,篇篇都是那样直白而简洁,没有华丽语言,一下子就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他的《寻隐者不遇》,简简单单的几句对话就描给出来无影去无踪的道人形象。还有他的《忆江上吴处士》中景色的描写,一片凄凉秋色,和朋友分别,诗意悲切,表达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他的诗作《寄韩潮州愈》,表态了他对韩愈的崇敬之情,高山流水,情意深长。他的《题李凝幽居》诗作引发著名的推敲故事,诗意幽静,引人入胜。

贾岛的诗和他的生活紧密相关,他科举失利后,他非常地悲伤,前途一片暗淡,他写下了《下第》诗。有时候贾岛也斗志昂扬,***澎湃,他写下了《病鹘吟》和《剑客》《代边将》,《逢旧识》,但是他一生非常不得志,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抱负,只是空悲叹。

贾岛的诗写了人生的种种际遇,大多数是诉说人生的悲凉,但其诗风纯朴,意境悠长,读了让人不胜感慨。

贾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生平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著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太平广记记载原文

贾岛字阆仙,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艳。虽行坐寝食,吟咏不辍。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慢,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特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终。

贾岛像译文

贾岛字阆仙,在元和中年的时候,元稹和白居易的诗崇尚轻浅,贾岛独自追求诗的变化和冷僻,以矫正诗歌轻艳的风气。不论是行走坐卧还是吃饭,他都忘不了吟咏作诗。曾经骑着驴打着伞,横截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当时秋风劲吹,黄叶满地,贾岛突然吟出一句诗来:"落叶满长安。"因为急切中想不出对应的另一句诗来,忘记了回避,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晚上才放了。还有一次,他在定水精舍碰到了武宗皇帝,贾岛对皇帝十分轻慢放肆,皇帝非常惊讶,事后皇帝命令将他降职为长江县尉,过了不久又改任普州司仓,死在任职所。

人物轶事早年出家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推敲由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迳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喔,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科举高中

贾岛是否唐突刘栖楚?是否中进士?哪一年中进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却是真的。贾岛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更使他悲伤的是,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814年)突发急病而死。至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又病逝。而此时之贾岛却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贾岛垂老之年,贾岛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贾岛诗

贾岛在长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树,史书不载。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称赞贾岛"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看来,贾岛仕宦后,读书吟诗的癖好依然不改。

刻苦写诗

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吴中先贤谱》苏文编绘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终于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许多佳作。如他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讯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形象饱满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至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尽贾岛对韩愈的悬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韩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阔,音节高朗,情韵悠长,足见贾岛于平淡处见隽永的笔力。

再如他的《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沉重地抒写了自己落第后的痛苦心情。贾岛一生很不得志,孤贫潦倒,宦途极艰,所以,他的诗作也以描写孤峭幽静的境界为主。但有时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鹘吟》:"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露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他的思想中的这种激烈奋发的因素,还常常借助于旧将、老将的形象宣泄出来。如他的《代旧将》:"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一人无。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圣朝用,自镊白髭须"。他的《代边将》:"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他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的《逢旧识》:"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这几首诗无不是豪气满纸,风骨凛凛。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诗作《长江集》。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仙,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孙晟,也画了贾岛的像挂在壁上,朝夕礼拜。贾岛生前虽然信仙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诗作而奉他为仙。倘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死后"成仙"而心满意足吧!

郊寒岛瘦

苏东坡这个人挺有意思,他并没有像欧阳修《六一诗话》和尤袤《全唐诗话》那样的诗话行世,却经常有关于诗文的观点一鸣惊人。诸如"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杜诗、韩文、颜书,皆集大成者也。"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郊寒岛瘦"也是他提出的,而且概括得也是如此的准确、生动和形象。

贾岛画像

"郊寒岛瘦"缘何说起,当然由孟郊贾岛诗风而来,主要是指他们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穷愁的情绪和苦吟的精神。两人都是一生不曾做过什么象样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个不善与别人往来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五十岁时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但他平时总爱将时间花在饮酒弹琴交友赋诗上面,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他的诗作因此而愈见其"寒",如: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倦寝意蒙味,强言声幽柔。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续暮愁。(《卧病》)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夜感自遣》)贾岛曾作过和尚又信道学,又算是个"诗道"。《唐才子传》说他:"居京三十年,屡试不中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虽然穷成这样,仍不掩贾岛其性情中人的一面。有一天,宣宗微服私访来到贾岛所在的寺中,闻楼上有吟诗之声,遂移步上楼,见案上有诗便展卷流览,贾岛不认识皇上,劈手将诗卷夺过,声色俱厉,冷言嘲讽。幸亏皇上有风度,自己下楼一走了之。后来,贾岛才发觉事情不对,吓坏了,忙跑到宫前请罪。倒使皇上感到惊讶。这段故事太象演绎,不大靠得住,但却颇可见贾岛的脾气秉性。

孟郊和贾岛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们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怨别》)"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孟郊《怨诗》)"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泠。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贾岛《戏赠友人》)事情就是这样,"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因为诗人长年生活在穷困之中,所以才可能深入地接触社会,其诗才更见性情和艺术。虽然,孟郊在考取了进士之后也曾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豪情,也写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种亲情至上的千古名句,但是这些毕竟不是他的主镟律,"郊寒"才是他的主色调。请看他这样写怀乡的情绪:"愁人独有夜烛见,一纸乡书泪滴穿";他这样写世态炎凉:"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他这样写情感世界:"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他这样写自然的萧疏:"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这才是孟郊的风格特色。《临汉隐居诗话》中说他"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若吟神鬼悉。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贾岛虽不如"郊寒",却也有其鲜明的个性。他写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超脱闲逸的诗,也曾流露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这样昂扬的豪气,但他的诗却多是靠"苦吟"而成的,所以仍旧显得面窄而雕琢。他自己对此是这样描述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关于贾岛,最为流行的故事就是"推敲"的典故。据说他成日沉湎于雕词琢句之中,有一天竟然冲撞了京尹兆韩愈的车队,被左右拿下,推到韩愈面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所以才冲撞了大人。原来他当时正在潜心琢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僧敲月下门"中的动词"推",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见怪不怪,停下来想了半天方说:"敲字佳。"从此交上了贾岛这个布衣朋友,还"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其实,这两个字都是可以用的,只不过用了"敲"就具有一种声音的美,更能衬托出夜深人静时的意境。

因为孟郊与贾岛平时做诗,总爱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遣词造句,加之以上所提及的诸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诗作中具有"寒瘦窘迫"的风格也是自然的事情,他们都堪称中国诗史中的"苦吟诗人"。所不同的是,在当时孟郊乃"五古"大家,而贾岛为"五律"的领袖。

据河北省《景县志》752页载:"贾岛村在县城西南五十余里。村旁有云盖寺,为唐代诗人贾岛仙出家的地方,久废"。

创作态度

现时北京市所属各区、各县,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有文有武,数以百计。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就是唐代的贾岛。

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贾岛是当时范阳郡的人。正如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位诗人显然想借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贾岛之所以成名,却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人们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身上。毫无疑问,写"僧敲月下门"当然比"僧推月下门"的句子要好得多。这几乎已经成了讲究炼字的一个最寻常的例证。可是,懂得这样一些起码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难道就可以称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诗人了吗?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否则,成为一个大诗人也太容易了。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渡桑干河》的诗写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于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却很平易。这样就显得诗意含蓄,使读者可以反复地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用一两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写尽,读起来

就反而没有意思了。在贾岛的作品中,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举出什么例子才更好说明问题。

读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韩愈非常赏识贾岛的作品。《全唐诗话》记载韩愈赠贾岛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虽然有人说这不是韩愈的诗,但是这至少可以代表当时人们对贾岛的评价。后来的人常常以"险僻"二字来评论贾岛的诗,那实在是不恰当的。

尽管人们也能举出若干证据、说明贾岛的诗对于后来的诗坛发生了不良影响。比如,宋代有所谓江湖诗派,明代有所谓竟陵诗派,以及清末同、光年间流行的诗体,一味追求奇字险句,内容贫乏,变成了形式主义。如果把这些都归罪于贾岛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各个时代诗歌流派的优缺点,主要的应该从各该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寻找根源,前人不能为后人担负什么责任。贾岛的创作态度是很严肃的,这一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假若有人片面地和表面地模仿贾岛,以致产生了坏诗,这怎么能叫贾岛负责呢!

--马南邨《贾岛的创作态度》

作品风格

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

尘缘未绝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半仙的诗人,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释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释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

《寻隐者不遇》

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他时刻想推销自己。"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气冲斗牛,一副侠胆。其实他骨瘦如柴,气短力微,只不过借鉴喻己,想人赏识罢了。唐代的举子要想在科场上显露头角,往往要疏通关节,寻找坚强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贱,朝中无亲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这个社会的不公。他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压抑所致。他从裴度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题兴化园亭》)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他聚敛甚多,长安有高第。贾岛一见,火从内发,故作诗嘲之。他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及第后,他寓居法干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闻人吟诗,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在后面,一手夺走。他不认识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朝廷给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将他贬出长安。唐代有两位诗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诗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李克恭诗云:"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贾岛有个堂弟叫无可,也是诗人。当时两人一道出家。贾岛耐不住寂寞,杀了回马枪;而无可仍在合掌向释。贾岛还俗时曾有约,将来仍出家,可一落尘网便被裹住。无可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贾岛说,我怎么能忘啊?"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寄无可上人》)"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送无可上人》)他对释门的清静,仍怀向往之情。但说是说,行动是行动,这两者充满矛盾。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着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影响深远。但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还俗,不如诵经?这就不得而知了。

经典作品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著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表达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墓地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像

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贾公祠

贾公祠在北京房山区房山城南的石楼镇二站村,有一座2005年修复竣工的贾公祠,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而建。

重建的贾公祠由两部分组成,西部是文化接待区,是两重院落。其中陈列了纪念贾岛的文字书画,供人欣赏。东区是贾公祠的重点,前半部是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院落。正殿名为"骚坛异帜殿",内有贾岛塑像。并有贾岛在房山无相寺清居生活的壁画。东配殿名为"瘦诗轩",内有贾岛与另一位诗人孟郊的并列塑像。壁画表现了诗人为吟诗不辞辛苦的情景。西配殿名为"月下斋",是表现"推敲"的故事。内有贾岛与人生知己韩愈的塑像。壁画再现了"推敲"发生的情景。

酒联

明代才子唐伯虎,与诗友张灵对酒作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以二诗人名字的谐音巧嵌入联,意境妙趣横生。

OK,关于贾岛的资料和贾岛简介及详细资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cf每日抽奖

下一篇dota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