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福州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市西部,中国中央造山系大别造山带东段,中心位置约为北纬30°44′12.99″,东经116°27′18.84″,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2008年国家测绘局公布第二批31座著名山峰的高程数据,天柱山主峰海拔为1489.8米。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地质界惯用的天柱山的俗称)岩体组成,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市接壤地界一带。
呈北北西向展布,切割公界尖背斜,被菖蒲——响肠和水吼岭——陈岭头火断层的夹、地表层不规则岩基出露面积120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带多数被掩盖。接触带附近岩体的岩面粒度变细,围岩发生硅化。
岩体的东、西、南三侧沿接触带,均明显可见长石交代作用构成的所谓“边缘混合岩”,其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岩体内含有少量的细粒斜长角闪片麻岩残留体,边部可见烘烤现象。岩体西边的白马潭一带,可见到其内有围岩的残留成分。岩体的长石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脉发育,主要呈北东向斜列排列。其次还见有闪长斑岩、细品岩脉等。
山体演化
天柱山山体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当时天柱山地区和整个大别山区一样,在晚太古为海洋优地槽发育时期。在地槽下降过程中,本区堆积了巨厚的复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别山群前身。
在距今20亿年晚太古代末期的大别运动,使该地区海洋优地槽普遍发生褶皱隆起,形成丁优地脊斜山岭。由于地槽沉积物遭受区域变质及其伴生花岗岩质岩浆侵入的造山变形,造成大别山群发生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陆壳改造型混合花岗岩的形成,构成本区孤岛状的变质地体——即包括本区在内的淮阳隆起。
五台——吕梁地壳运动(大别运动)形成紧闭的、线型的复式褶皱经后期至今1亿4千万年发生的燕山运动,普遍发育了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南北向的断裂活动,使褶皱受到干扰破坏而复杂化,并长期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上升隆起和遭受风化剥蚀的过程。
直至距今200万年的第四纪晚期(喜马拉雅期)即早更新世,本区急剧上升,高达1000米以上。在上升地区形成河流侵蚀地貌,尤其是在上升急剧的山区,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形成了今日的天柱山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天柱山风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位置在哪里
天柱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静乐县城南1公里处的米碾河与汾河交界处。据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山势俊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山间泉水清澈见底,相传泉0龙,故名“龙泉”。“天柱龙泉”为静乐八景之一。
原山中建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等建筑。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停留观赏,石凳仙床传为王母石炕。古人登山曾有诗曰:“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寺庙大体分为三部分。下方的应该是大雄宝殿;正上方的是灵霄宝殿,供着玉皇大帝;左上方是关公庙。
电话:0350-7822108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
交通:天柱山距县城1公里,有油路可以直达寺庙的门外,中途坡道弯道专门进行了减速和防滑处理。太原康西公路(静乐的康家会——太原草坪区西村)路口到静乐100公里,忻州到静乐89公里,宁武东寨到静乐60公里。去芦芽山的游客,如时间允许可以顺便一看。
天柱山在哪里
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地理位置: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