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为什么不是军港(威海为什么不是军港之称)

黑龙江旅游网3620

中国北方军港,清代北洋海军基地。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濒临黄海,西连烟(台)蓬(莱),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威海卫原为滨海渔村,汉称石落。元称清泉夼。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 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威海为什么不是军港(威海为什么不是军港之称)

至于清政府为何会选择当时的旅顺和威海卫两地作为军港之前,就得了解一下北洋水师的建设历史。首先,北洋水师所处的北洋地区包括直隶、山东、奉天三省。清政府在这三省都有曾设立过三支水师已防御渤海湾海口。直到乾隆年间,天津的八旗水师才遭废弃,奉天省原设过一水师营,但在1881年也被裁撤。

1、为何选址在旅顺和威海卫?

1885年10月12日,慈禧太后颁布懿旨,批准了精练北洋水师一支的战略决策,并制定了办理全国海军事务的人选。懿旨也肯定了总理衙门提出的“统筹全局拟先从北洋精练水师一支以为之倡,此外分年次第兴办”的意见,至此北洋水师开始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至于为何以这两个地方作为军港,其一,北洋水师在清政府眼中是为了拱卫京畿地区的安危,避免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扼守渤海湾占领大沽口杀进北京的局面以及中法战争中法国远东舰队军舰曾直接驶入大沽口的局面,所以选择建设军港的地址就必须在北洋水师所处的北洋地区。

其二,根据北洋水师所处的北洋地区,也只有这两个地方最适合作为北洋水师的军港,所以题主说的很对,除了这两个地方确实没有更好的地方了,虽然北洋水师早期的海军基地建设在大沽口,但经过各方面的考察,这个地方确实不适合作为北洋水师的基地,下面来详细说一下。

2、大沽基地

北洋水师在引进国外先进舰艇的同事,为了推进与近代化舰队相配套的基地设施,从而解决舰队的物资补给、军舰修理和卫生医疗等保障问题。也开始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海军基地,清政府为此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同时也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和海防观念。由李鸿章亲自率领相关技术人员,高薪聘请外国顾问直接参与论证和考察设计,最终确立了北洋水师最早的海军基地——大沽基地。

大沽基地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船坞,1880年开工建设,期间聘用英国人葛兰德为船坞总管,英国人安的森各位轮机总管,同年5月开始大沽船坞甲坞的修剪并于11月竣工。1884年后又相继修建了乙、丙、丁等三所船坞,到1885年整个大沽基地共建成4座船坞。

但由于大沽地处直隶湾,临近京畿地区,不利于纵深防御,且该基地的船坞都是木船坞,规模比较小,“木底无石头”,大沽口河道太浅,难以停泊大型军舰,更何况北洋水师后期的两艘铁甲舰都为7000多吨的大型军舰。再加之大沽口离北京距离太近,地形不够险要,也根本不适合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

3、旅顺港海军基地

随着北洋水师的不断发展,李鸿章决定重新再选一址,作为北洋水师驻泊与修理的基地。先开始,他考虑选在大连湾,该地地处旅顺口东,对扼守和拱卫京畿的确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可以避免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中敌军北上直逼大沽口这样的局面再次发生。但经过李鸿章派人仔细考察过后,发现大连湾海口过于宽阔,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防守,而当时的清朝陆军难以保障。最终,李鸿章经过亲自勘察,决定在旅顺口建设军港。

旅顺军港的建设从1880年开始,到1890年全部竣工,前后历时10年之久,耗费白银数百万两,旅顺军港的建设成功也成为我国近代海防建设的一项巨大工程。再加之旅顺港口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接黄海、西面扼守渤海湾,是东北、华北最重要的国防门户,是渤海的咽喉要道。况且这里全年平均温度为10度左右,严冬不冻,素有不冻港之称,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军港。其港口面向南,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左右环抱,西面较长,东面较短,且两岸山势陡峭,不易攀登,不经港口,难以入内。

由此可见,旅顺港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于优异,这也致使其成为当时亚洲一流的配套完备的海军基地。但是就在旅顺海军基地建成的4年后,即1894年,该军港就被日军占领。1897年,俄国强租借旅顺港。1905年,旅顺港再度被日军占领,随后又再次转租给俄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旅顺港又被苏联红军占用,直至1954年苏军才全部撤走。晚清政府花了十年耗费300多万两白银建设的旅顺军港,在70年的漫长时间内,旅顺港可以说是数易其手,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归列强使用,成为了列强用来侵略中国的根据地,着实令人痛心啊!

4、威海卫海军基地

在清政府选择了众多备选港口中,威海卫脱颖而出,与旅顺军港、早期的大沽海军基地共同构成了北方三大海军基地,形成了拱卫京畿地区的三角布局之一。

威海卫在山东半岛南端,明朝在此设卫,故又称其为威海卫。威海卫隔海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军港对峙,形成同为拱卫渤海湾的门户,控制着由黄海进入渤海湾的水上要路。海港面向东北,三面环山,刘公岛横亘在港前,山势险峻,无可攀登,成为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天然屏障。在海港南北两岸以及刘公岛上可利用险峻的山势布置岸防炮,利用港湾水道布置水雷封锁,可以遏制敌人从海上进攻威海卫。且威海卫港内水域开阔,港口水深,可以使北洋水师的两艘巨型铁甲舰畅通无阻,进出自由。

到了1887年,随着北洋水师舰艇规模的日益壮大,威海卫基地更是得到了30万两白银的拨款,此后威海卫海军基地进入了全面营建阶段,其主要以修建岸防炮炮台为主,先后在海湾北部(北帮炮台)建设了北山嘴、黄泥沟、祭祀台等3座海岸炮台。又在海岸南端(南帮炮台)建设了皂埠嘴、鹿角嘴、龙庙嘴3座海岸炮台。刘公岛上更是建设了东泓、迎门洞、旗顶山、南嘴、黄岛等海岸炮台,到了1890年,威海卫基地共建设了海岸炮台13座,配备先进的进口海岸大炮54门。

如此强大规模的威海卫海军基地,也成为了北洋水师最后的战场。虽然日本海军没能在海上直接杀入威海卫基地,但是却从陆上配合日本海军杀进了威海卫,北洋水师腹背受敌,最终清政府耗费巨资建设的海岸炮台成了攻击北洋水师港内军舰的一大利器,最终,北洋水师在威海卫海军基地内全军覆灭。而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在整个北洋水师所处的环渤海湾地区就没有更好的再适合做军港的地方了。

首先,使用排除法,D指的是黄海战役中的丰岛海战,C指的黄海战役的大东沟海战,但丰岛位于朝鲜西海岸,大东沟均位于黄海北部,均明显与本题的附图不相符。至于B所提到“反割台斗争”也与本题不符。所以只能是A。

其次,本题附图上明确标明了威海卫及南北两岸炮台的位置,还有日军海上舰队和登陆部队的进攻路线(蓝色箭头),以及清军的败逃路线(红色虚线)。这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至于威海卫一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答案是A。